根据我国学者通行的学说认为,我国民法通则第138条和第135条的规定,所采的是第二种立法例,即诉权消灭主义。从这三种立法例来看,孰优孰劣? 笔者认为, 的也只是请求权上具有的程序功能上的部分,而且其不须通过诉权这一民诉法的基本理论来说明。 3、诉权本身的概念尚未有统一的认识,在民事诉讼法学界尚存在很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62.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均自行失效。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当事人有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的案件,在第二审法院接到报送的案件之前,当事人有隐患、转移、出卖或毁损财产等行为,必须 财产保全》,载《现代法学》1991年第5期。 [3] 柴[发邦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新编》,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第261页 [4] 谭兵主编:《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17.html -
了解详情
提出。总检察长作为国家利益的代表的具体化,在民事诉讼中,体现在检察长有权参与的民事案件有四种,第一种是涉及皇室利益的民事案件;第二种是告发人诉讼;第三 在于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进行抗诉,即审判监督程序,而这种抗诉方式,又与民事诉讼本身的私权纠纷性质相违背,在实践中其适用与执行的状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67.html -
了解详情
观点之争即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和证据时效主义的斗争引出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的建立问题;接着第二部分在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成果和我国立法现状的基础上对 效力,当事人合法持有的证据在诉讼程序中可以随时提出。这种观点的产生源于对客观真实的过度追求。传统理论认为,我国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实行的是同样的证明标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009.html -
了解详情
本身作为终极价值和目标,彻底摒弃了将程序手段化的倾向。比起第二种意义上的程序保障而言,第三种意义上的程序保障对于当事人主张证明机会的保障有过 ,所以从明确规定当事人对他造享有信息开示请求权的角度而言,乃是日本民事诉讼程序上一个划时代的制度。{15}384 因为当事人照会制度乃是一个全新的制度,所以目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48.html -
了解详情
[12]另外有一些类似但书规定或例外情况的抗辩(未明示)也属该类情况。 第二顺位,当事人对举证责任的分配有明确约定的(即当事人之间有举证责任契约 普遍还是坚持确认举证责任倒置规定。[17]他们认为倒置举证责任有必要,适合于民事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多样性和复杂性,若不坚持确认举证责任倒置规定,在某些特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30.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上的权利义务,并可以独立作出实体处分的制度。团体诉讼非一种一般性的民事诉讼制度或程序,而是通过制定实体法,在特定的法律领域建立的专门性制度 的审理施加压力,矛盾比较激烈的群体案件当事人往往在此类案件中都会出庭。[25] 第二,单独立案、分案审理。目前,我国大部分法院对于群体性纠纷,基本上都是采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772.html -
了解详情
,有待法官进一步行使其裁量权,斟酌个案的具体状况后才能妥当适用。再者,民事诉讼程序的各种基本要求也可能与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构成紧张、矛盾的状态。有鉴于此, 的不利益居于优先地位。[1]如果不在此范围内限制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终将有害程序的安定。 第二,认为应当将诚实信用原则适用的界限求诸于各该诉讼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69.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二)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与实体争议无关的程序事项。该条通过规定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案件确立了自认的除外 可能的事实,或明显与真实情形不相符合的事实。 第二,自认不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八条第一款规定,诉讼过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179.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的比较维度》,载阿德里安A?S?朱克曼主编:《危机中的民事司法民事诉讼程序的比较视角》,傅郁林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版,第4页 林书院新社1974年版,第345页。 [54]最高人民法院2005年10月发布的《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已将建立中国特色的案例指导制度列为一项改革目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8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