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分子。组织,就是使多个行为人具有系统性,形成行为人的集合,同时多个危害行为也因行为人的集合而形成犯罪行为的集合;策划,就是确定犯罪对象、方法和拟订犯罪计划、 实行犯的主犯作用并不突出,对于后者,应依刑法谦抑原则的精神,认定为起次要作用的实行犯,以从犯论处。 2、对于有些共犯人在逃,只抓获个别共犯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924.html -
了解详情
4、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所谓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指刑罚的轻重与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犯罪分子应承担的刑事责任的大小相适应。我国刑法第五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 而忽视宽,又要防止只讲宽而忽视严,防止一个倾向掩盖另一倾向。 2、宽严相济的核心精神和落脚点是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就是说,对犯罪的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008.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人予以赔偿,而对于录像机损失,因属于犯罪分子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而遭受的物质损失,因此被害人不能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只能要求人民法院予以追缴,追缴 理念来分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正确把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明确将因犯罪行为造成的间接损失、侵犯财产犯罪造成的损失以及精神损害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782.html -
了解详情
在同起犯罪中,被告人当庭辩解其不知是毒品。法官对被告人的行为及客观实际情况、综合分析:被告人乘车或飞机到达景洪后,立即偷渡到缅甸,且秘密从私人手中购货,货 文书,确认被告人是否系累犯(再犯);二是鉴定结论,主要涉及待证的被告人犯罪时的精神状态及身体状况、女被告人是否怀孕等事实;第三是侦察机关或公安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15.html -
了解详情
独立性,否定说没有考虑到罪犯已受过刑事处罚的具体情况,无法揭示罪犯本身的人身危险性的大小有违罪刑相适应的精神,不利于预防犯罪。而折衷说则照顾到了两方面的情况 第347条将他们规定在同一条中并规定了相同的法定刑,从另一个角度充分表明这四种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是相当的。因而,将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12.html -
了解详情
制裁(sanction)。在此种观点看来,强制乃是法律的精神特征;而对法律的服从则通过人们对制裁的恐惧来实现。 从严格分析方法的立场来看,这个公式却并不正确。其虽 是真正的法律,但同时也仅仅是一种原始的法律。在将对犯罪行为的制裁、对惩罚的执行交由权利受侵的主体即国家本身而非像国内法律秩序那样由特定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26.html -
了解详情
受到伤害,需要慰藉和救济,这种伤害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有些需要物质补偿,有些需要精神抚慰,二者不能截然分离和替代。而在我国 谅解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已大大降低,从而作为法定量刑情节对被告人从轻处罚。 三、刑事赔偿作为法定量刑情节可行性分析 第一,刑事赔偿作为法定量刑情节具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646.html -
了解详情
主体,这是因为,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一般不可能正确判断防卫过当这种犯罪行为的性质。此外,在二人以上过失防卫过当的 衡量大体相适应。至于判定必要限度,主要根据侵害行为的性质、方法和强度以及防卫人所保护的利益的性质等具体情况来分析。 2.2必需说 . 此说认为,防卫是否超过必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94.html -
了解详情
?对执行义务人还是对其亲友进行定罪量刑呢?如果简单的从罪行自负原则进行分析,执行义务人及其亲友都不构成犯罪,但是如果对这种情形不进行定罪量刑,又会使 的犯罪行为不予以定罪处罚,否则,恰恰是违背'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的规定的。[11]这就要求在贯彻罪刑法定原则时不能机械地、仅仅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878.html -
了解详情
罪行;4、被宣告无罪人在法庭上、法庭外作了值得相信的犯罪行为的自白。由此可见,德国虽承认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但这种再审是以裁判者或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的 作假的人捞不到任何便宜;还符合《联合国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公约》第十四条第六款的规定的精神,即在一人按照最后决定已被判定犯刑事罪而后根据新的或新发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1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