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④的程度,就是要求陪审团对证据有100%的确信,不能有任何合理的怀疑;而在民事诉讼中的举证却只要求超过可能性的平衡,就是要求法院只要认为有(50 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p.194-195 ③ 魏振瀛,《论民法典中的民事责任体系我国民法典应建立新的民事责任体系》,原载于《中国法学》2001年第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71.html -
了解详情
.实现客观真实的可能性 诉讼中的客观真实不仅有必要实现,而且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是可以达到的现,主要理由如下: (1)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可知论原理和 取证来说力度就要差得多,如果要求负举证责任的一方证明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就有些勉为其难。第二,在我国民事诉讼中规定优势证据标准是不现实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63.html -
了解详情
为真实;[10]59最后事实推定也合于民事诉讼中的盖然性优势标准学说。[11]92 事实推定是法官避免适用证明责任裁判案件的能动性努力(除了法官外,负证明责任的 事实上之推定,而由一造当事人移转于对造者,仅为举证之必要,实非举证责任。[19]113不论是当事人说服法官适用事实推定还是法官主动适用事实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595.html -
了解详情
中产生混乱,似乎有些约定俗成的将实质上的举证责任,称为证明责任。[22]其次,它使人们开始关注提供证据责任转移理论在诉讼中的重要功能,有助于纠正我们过分 》,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第224225页。 [6] 参见李浩:《我国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含义新探》,《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6年第3期,第4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1890.html -
了解详情
主张的事实予以证明应达到的程度。英美法系的证明标准是当事人为了避免遭到对自己不利的判决,而履行的举证责任达到法律所要求的程度,是当事人卸除证明负担 证据予以确认。该条并未明确证明标准的概念,学者们依据学理解释,认为最高法院已将接近于真实的高度盖然性作为民事诉讼中的法定证明标准。 笔者赞同我国现在实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138.html -
了解详情
,把医疗事故鉴定作为启动司法赔偿程序的前置条件。过错论认为人身侵权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衡量标准是行为人主观是否有过错,即诉讼中如果医院不能就医疗行为与 引发损害等,则可减少甚至免除医方责任。 五、医患纠纷诉讼案件的举证责任及其医学鉴定的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804.html -
了解详情
从而使之带上了显而易见的历史的局限性。 其二,证据制度的结构过度职权化。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了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但是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如何履行,尤其是为了履行 中的地位和作用得以迅速蹿升,证据制度受到了愈益广泛和密切的关注,证据制度由诉讼中的边缘化状态获得了核心位置。 其二,由粗放型向精密型转变。这一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063.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的若干规定》第一、二、三条。)法院并没有实质性的制度更新来推动当事人履行举证责任。(注:文章此处暂且不讨论法院是否,或者应否有权进行诉讼 可以看出,其目的在于加强庭审功能和加强当事人举证,限制因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举证迟延造成的诉讼拖延以及当事人放弃一审专注二审的作法。《若干规定》要求当事人必须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93.html -
了解详情
了国家司法资源,提高了司法效率。具体论述可参见江伟、刘敏:《论民事诉讼模式的转换与法官的释明权》,载《诉讼法论丛》第6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双方争议的实体法律关系,当事人在诉讼中提出的诉讼标的不适当会直接影响当事人的权利主张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也会影响举证责任的分配。因此,法院应当行使释明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84.html -
了解详情
“主观”的做法,其实际意义会大大折扣。笔者认为,将二者在“举证责任”的大概念之下区分为“客观的举证责任”与“主观的举证责任”,在理论上并不能准确反映二者的 ?就像我们不能怨恨‘人’,而只可能怨恨具体的张三李四一样。”[8]在现代社会的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所具有的这种(当事人)自我归责功能实际上是在寻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8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