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或者他的一种性格特点(如暴力倾向)的证据,对于证明这个人在特定环境下实施了相类似的行为(如被指控的犯罪行为)上不具有相关性,这种品格证据原则上 刑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这一规定是反对诱导性询问规则的法律基础。在法庭上,由于法庭的特殊环境,证据调查中可能使用的主要的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20.html -
了解详情
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见见面就完事大吉了,这根本不能称之为辩护人。同法官、检察官一样,律师也负有维护法治的责任。辩护律师介入诉讼不仅是为了从实体上提出犯罪嫌疑人、 现象,都是背离检察宗旨的行为。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违反程序法也是违法的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纠正和防止程序违法在起诉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因此,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99.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法第47条、第48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这一义务。证人拒不出庭作证就是违反其义务的一种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会产生较大的社会危害,所以法庭可以采取措施强制其到庭作证,还可以对其实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79.html -
了解详情
平等对待,简称“程序对等原则”;(4)审判程序的运作应符合合理性的要求,简称“程序理性原则”;(5)法官的裁判应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形成,简称“程序自治原则”;(6 辩护人,并获得合法辩护人的协助;(5)有权与对方证人对质,并申请法院传唤他人所提出的证人出庭作证;有权获得翻译帮助。法官的合理性行为有:(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43.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七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无意得带有某种意识表示的非语言行为。这些证据如果不是法律规定的例外可以采纳的情形就将不能作为案件判决的根据,因为这些证据没有在法庭上进行过宣誓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04.html -
了解详情
、补充证据材料。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不仅造成控、审职能不分,而且违背了法官中立原则。二、我国刑事诉讼庭前程序的应有功能由于法官庭前活动对法庭审判和整个审判程序的 制度,但都规定了辩护人有权查阅控方的卷宗材料,从而了解控方证据,更好地准备辩护。这种阅卷制度与英美法系中的庭前证据展示制度,在保证辩方及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04.html -
了解详情
另外,刑事案件由公诉机关起诉到法院后,法院必须在开庭10日前向被告送达起诉书,并按同样的时间要求向其辩护人送达起诉书及主要证据材料复印件,这对于被告人及其 画等号,否则被告人因害怕被认为认罪态度不好就不敢贸然大胆辩论,其结果是导致法庭辩论走过场,更谈何被告人的人格和权利保障。其二是认罪态度影响被告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82.html -
了解详情
监督职能,势必打破这种诉讼格局,导致法庭审判活动的无序和混乱。2、对控辩关系的思考。按照刑诉法的规定,公诉人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是平等的 建议在检察院内设立司法监督局,负责对诉讼程序中的行为是否违法特别是对于司法人员的贪赃枉法行为进行监督,包括审查和批准逮捕,提前介入侦查活动等。[8]第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95.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的法律不具有溯及力。 2、任何人也不能对自己在当时所作出的不被认为是违法的行为承担责任。如果在违法行为以后,对该行为应负的责任 规定的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和刑事被告人可以无偿得到辩护人的帮助。 第16条 证据评价自由 1. 法官、陪审员以及检察长、侦查员、调查人员根据自己基于刑事案件中已有全部证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15.html -
了解详情
对量刑原理进行探究,以抛砖引玉。 一、量刑原理的基本理路 量刑是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在对被告人的行为定罪的基础上,裁量决定对被告人是否判处刑罚、判处 量刑的说理也必然是不充分的、不能以理服人的。 量刑建议及其理由不仅应当在公诉书中明确记载,而且应当在法庭的独立量刑程序中以直接言词表述,其相关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511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