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贿也比较少见,因此同样需要查明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综上,在被动接受他人财物的受贿案件中,根据现行刑法的规定,仅仅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接受了他人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法学研究,1994,(4)。[5]高铭暄。新中国刑法学研究综述[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695.[6]蒋无清。利用第三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13.html -
了解详情
加重犯的角度来理解非法行医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所谓结果加重犯又叫加重结果犯,是指法律上规定的一个犯罪行为,由于发生了严重结果而加重其法定刑 非法行医行为所导致引发,与某甲的非法行医行为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刑法之所以要追究犯罪行为人对超出基本犯罪故意的加重结果的刑事责任,就是因为基本行为与加重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91.html -
了解详情
论证牵连关系,这是其值得肯定之处。但如何认定主观上的牵连意图,又怎样界定数行为间的因果关系,刑法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如果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数行为在 ,但以“犯罪构成客观要件”为定客观牵连之标准,似范围太大,因为,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不仅仅包括着危害行为,也包括着危害结果,甚至包括着其他客观因素如犯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23.html -
了解详情
则对爆炸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在本案的发生上,胡晓洪的行为与爆炸结果之间存在的是偶然的因果关系,而且其主观上态度为过失。因此,如果承担爆炸案后果的 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刑法第151条关于走私武器弹药罪作了具体应用上的解释,其中将与本罪类似的“情节特别严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07.html -
了解详情
意志来看,如何认定行为人在主观上不希望或不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这要看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直接,行为人的罪过形式 危害结果虽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危害结果超出了行为人所追求的程度,这也是一种过失。四、犯罪目的认定对于故意犯罪来说都有犯罪目的,《刑法》中不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63.html -
了解详情
是过失(如是故意则构成共同犯罪)。本案中,陈某的行为与爆炸结果之间存在的是偶然的因果关系,而且其主现上态度为过失。因此,对陈某的量刑只能 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刑法第151条关于走私武器弹药罪作了具体应用上的解释,其中将与本罪类似的“情节特别严重”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09.html -
了解详情
。既然在外部客观世界里,社会关系无处不在,那么行为一经实施,就必然和一定具体的社会关系发生实际接触,其结局不外乎三:第一,与现有社会关系相协调,从而维持了 4)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是所有犯罪故意必须具备的认识内容。由上可知,刑法理论界一致认为故意犯罪行为人应当认识到的构成要件事实,仅限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61.html -
了解详情
、环境资源刑事法律责任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传统刑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适用的是“过错责任原则”,即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存在故意或过失心态才追究其刑事责任, 关系推定原则传统刑法对行为人定罪的客观方面,要求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与造成的危害后果之间必须具有严格的因果关系,即行为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有着内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33.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责任的话,则被害人在此就应当是被告人了,但此责任非彼责任也,刑法学意义上的责任是指呵责性或者说归责可能性,因此以上在犯罪学意义上的被害人罪过 的预防犯罪的对策。 的确,在被害人过错对于犯罪的因果关系有引起或促进的作用,或者说被害人的过错行为也是事实因果关系的一个条件(可称其为消极条件),如果没有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5774.html -
了解详情
坚持结果无价值,因此在未遂犯的解释上,认为行为决意(故意)是客观结果的主观替代品,而在既遂犯中,由于具备引起结果的因果关系,就不需要考虑行为决意, 思潮》,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129页。 {18}林东茂:一个知识论上的刑法学思考,台湾《刑事法杂志》1998年第2期。 {19}参见于洪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53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