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被害人亲属积极寻找和发现案件线索、与犯罪做斗争的行为,其性质可定为悬赏广告,属民事法律行为,没有也不可能侵犯公安机关的侦查权。此类布告 问题》,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第294-295页。 58 依我国法律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学校和幼儿园对未成年学生、精神病院对精神病人拥有监护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4.html -
了解详情
在民事活动中,印章的象征功能已经很不重要,因为没有那个民事法律行为重要到非使用印章不可而不能使用签字的程度,除非当事人之间自己约定使用印章的象征功能 当今,印章的效力已经与其质料无关,技术的发展又使得伪造印章极为容易,印章在法律生活中的证明功效已然大为下降。如果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认为印章比签名更有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4695.html -
了解详情
举证据是否充分。补充:《民法典》第147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148条:一方以欺诈 合同时,当事人可能为了确保合同履行而要求相对方交付定金,由于“定金”具有特定法律含义,请务必注明“定金”字样。如果使用了“订金”“保证金”等字样且在合同中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3333.html -
了解详情
义务负担,有悖婚姻自由理念,并助长借婚姻索取财物之不良风气。然而,民事法律行为所附之条件有义务与事实之分,彩礼给付所附以后结婚之条件并不 模棱两可性和不确定性---事实往往如此---的时候,[4]430或者当完全适用某个或某项规范性的法律规则作为司法裁判的形式依据会产生不正义、不公平的情形下,那些上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8643.html -
了解详情
其不能对意思表示是否真实产生影响。这是基于我国所奉行的萨维尼所创立的以效果意思和表示意思为中心, 并以效果意思为起点的二层法律行为 对其意思表示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也不能对离婚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6 孙鹏.民事法律行为之新构造[J].甘肃社会科学, 2006 (2) 7 蔡立东, 刘国栋.司法逻辑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0799.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同时明确了父母监护义务,扩大了监护的类型,并将儿童最大 一套房产却要以家庭为单位按照出售二套房的标准缴纳高达20%的差额税,法律与政策之不相匹配显而易见[21]。 6. 母婴保健政策 母婴保健政策主要关涉婚前检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9472.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特殊关系,使相对人有理由相信无权代理人享有代理权而与之为民事法律行为,代理行为的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的一种特殊的无权代理。表见代理制度 的不足与完善[J].比较法研究,2010 (2) :78-86. [3]邱剑平.论票据行为的表见代理[J].法学,1993. [4]季俊东.论票据无权代理[J].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9314.html -
了解详情
意思自治的同时,平衡好过错方与非过错方的合法权益。根据《民法总则》第143条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规定,只要夫妻双方在签订忠诚协议时具备完全民事 ,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 在具体案件中,精神损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5520.html -
了解详情
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度。《民法通则》第二十三条也采用下落不明的表述方式。笔者认为,出于严谨考虑 。 那么,乙女主张解除后婚的请求权基础应为何种规范?通说认为,民事法律行为若是在受胁迫、受欺诈的情形下作出的,其效力通常处于可撤销的状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2750.html -
了解详情
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度。《民法通则》第二十三条也采用下落不明的表述方式。笔者认为,出于严谨考虑 。 那么,乙女主张解除后婚的请求权基础应为何种规范?通说认为,民事法律行为若是在受胁迫、受欺诈的情形下作出的,其效力通常处于可撤销的状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808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