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效法律文书没有载明的主体产生强制执行的作用力。[2]因此,一定范围内的、生效法律文书没有载明的主体也可能进入民事执行程序行使权利或者履行义务,成为执行当事人。 债权受让人以出让人为被告提起诉讼,并经法院判决认定债权转让有效后,再以该判决为依据申请代位执行,执行法院再依对债权执行的程序实施执行。此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02.html -
了解详情
的收益,即可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要求人民法院进行缺席审判,作出没收有关财物的生效判决。至于对被告人的定罪量刑问题则可暂时搁置,视以后被告人能否到庭而 提起诉讼。1956年,黑龙江省检察院共提起民事诉讼案件5件,其中3件得到了法院判决支持。参见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厅编:《民事行政检察参与资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262.html -
了解详情
强迫调解屡见不鲜。显然,职权主义调解模式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权利,同时也易造成法院职权滥用和权利腐败。 因此,必须进一步协调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强化当事人的处 理论,当事人撤回上诉,则发生与未上诉相同的法律效果,即一审判决生效,当事人必须受一审判决的约束。而当事人撤回上诉是因为达成了和解,解决了纠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51.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不得单独对法院在诉讼过程中对管辖异议、财产保全、先于执行等裁定提出抗诉。检察机关如认为这些裁定确有错误,只能等到一审或二审判决生效后,在 十五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栽定,发现有法定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下一级人民法院抗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92.html -
了解详情
原裁判所认定的事实根据,即必须是有足够的证明力可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证据。其次,判决生效后发生的事实不能作为再审的理由。因此为判决书应符合制作 指双方当事人就调解后达成的协议的内容与有关的法律规定相抵触。有人认为,法院调解必须符合实体法的规定,就是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或者合议庭的主持下,当事人双方达成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298.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程序为静态调解程序; ⑸充分运用一切有利因素; ⑹增设惩处恶意调解的规定; ⑺将生效的民事调解书全面纳入审判监督。最后对调解制度的发展提出美好愿望。 关键词: 法院调解是一种低成本处理民事纠纷的方式,有利于节约国家的司法资源,与法院判决相比,矛盾解决得快,更有利恢复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和睦与团结,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57.html -
了解详情
也没有限定抗诉的次数和时间,这意味着抗诉可以永无止境地进行下去,最终必然导致各级法院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判始终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毫无效力可言,终审不成为终审, 原则。审判实践中曾出现当事人为了不交纳二审法院上诉费用而等待检察机关的抗诉,判决生效的第二日检察机关就向法院调阅案卷准备提起抗诉的案例。对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628.html -
了解详情
公信力受到质疑。其二,法院应当遵循法院判决的即判力,维护其稳定性。判决一经作出,既标志着实体问题的解决,也标志着程序审理的结束。生效裁判是法院 也没有限定抗诉的次数和时间,这意味着抗诉可以永无止境地进行下去,最终必然导致各级法院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判始终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毫无效力可言,终审不成为终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570.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在诉讼进行过程中,也可以适时的试行和解;生效和解具有与判决相同的执行力,使得诉讼和解对法院调解具备了功能上的可替代性。从国外的经验看 法院调解时当事人的合意免受审判权的干涉,有利于调解功能的发挥。 (四)重构调解生效的时间,取消当事人对调解协议的反悔权,保障协议的严肃性、强制性 双方当事人在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412.html -
了解详情
被上诉人也放弃诉讼请求。在这种情况下,一审判决因上诉人放弃上诉而生效。法院至少在形式上应作出一审判决生效的认定。在此前提下,又由于被上诉人也 的,代理人只有依据当事人的特别授权才能实施这种行为。对当事人放弃请求的行为,法院必须予以严格审查,防止当事人任意放弃请求而损害国家或社会利益。当事人放弃诉讼请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7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