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见。该意见第181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有下列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形之一,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应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53条第1款第4项 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回避未回避的;(2)未经开庭审理而作出判决的;(3)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未经传票转换而缺席判决的;(4)其他严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75.html -
了解详情
成立后,诉讼终结,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得以确定、创设或变更;第一审达成的和解,当事人不得上诉,上诉审中达成和解协议的,原审判决自然失效;并且,有的国家也 积极管理为手段的促进和解运动,还修改联邦民事诉讼规则以促进和解。现在,美国民事诉讼案件中只有将近5%是最终进入审判程序。 在美国,和解一词被广泛使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30.html -
了解详情
的阶段重新开始,如《刑事诉讼法》第191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审理有下列违反诉讼程序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进行裁判,以确定不尽作证义务的证人的法律责任;第四、负责法庭开庭审判之前对案件的预备性审查,包括主持庭审前的证据开示,对经其审查认为属违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527.html -
了解详情
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2000年至2002年司法统计表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占基层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总数的71%,而沿海发达地区和一些大城市基层法院 一些省、自治区由于地域辽阔、交通不便,由高级人民法院作为一审,主要从事普通程序的开庭审理,加重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其二,无助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55.html -
了解详情
相应证据,极有可能推翻一审判决,使得一审法官依据举证责任所裁判的案件成为所谓错案,这不仅有悖于程序安定原则,也是对举证责任理论的反动,使得法官不敢在实践中 责的事由加以阐述。然而这种弹性规定根据德国《民事诉讼法》第528条第3款的规定受以下情形的限制,即在第一审中依法被驳回的任何攻击和防御方法在上诉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120.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的适用。对于被告人对被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实无异议,并自愿认罪的第一审公诉案件,要依法进一步强化普通程序简化审的适用力度,以保障符合条件的案件 要充分发挥被告人、被害人所在单位、社区基层组织、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和近亲属在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协调各方共同做好促进调解工作,尽可能通过调解达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567.html -
了解详情
审理程序,否则就陷入程序违法。此种情况下,民事程序继续运行就有赖于公告送达:从受理过渡到开庭审理,从裁判文书作出到生效案件的执行,没有诉讼信息的公告送达 的观点并就此当庭辩论。民事诉讼中对审原则决定了公告送达不可能在实践中普遍的适用。此外,公告送达的非普遍适用还存在下述原因:第一,原告起诉条件之一就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792.html -
了解详情
原审判决、裁定的改变。虽然最高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若干规定》第三阶段38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提出的新证据对案件改判或发回重审的, 的限制,但当事人的申请应在举证时效期内提出。 举证期限届满的法律后果。第一审程序中,当事人未在时效期内提出的证据法院不予采纳。该证据丧失证明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366.html -
了解详情
的模式。 当前,各国法院的庭前调解制度大体有以下三种模式:第一种庭前调解模式是调审分立式,法院庭前调解程序置于诉讼程序之前,作为一个独立的调解程序,这种 直接交给独任法官,并不否定独任审理的案件进行庭前调解的工作,独任法官尽早介入案件的调解,既符合最高院《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规定》的要求,且与庭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615.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立法,则只在第一审简易程序里面设有区区5个条文,且仅限于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而事实上,目前 ,应确立一次审结和即日宣判原则。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案件,绝大部分事实清楚,不需要多次开庭审理。除极个别复杂案件外,通常应在一次期日辩论终结。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5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