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率却高达48.6%,又大大高于外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别,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该省大部分未成年犯为外地户籍,而外省大部分未成年犯为本地户籍。 (三) 的理解与适用(J)人民司法,2006.(4) 【作者简介】季风建,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博士生 【文章来源】《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年第1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1032.html -
了解详情
不起诉程序的透明度:试行听证程序 除了酌定不起诉决定过程中缺乏案件当事人参与的原因之外,社会公众对于酌定不起诉过程的模糊和误解,某种程度上也导致酌定不 )经验借鉴:暂缓起诉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检察机关在实践中对于部分犯罪情节轻微的青少年犯罪进行了暂缓起诉的探索,所谓暂缓起诉,即检察机关对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405.html -
了解详情
连锁性;(5)区域分布的规律性。①第二种观点认为暴力犯罪有9个特征,主要:有:(1)青少年占多数;(2)手段极其残忍; (3)犯罪人的文化 犯罪学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524页 ⑥曹子丹主编《中国犯罪原因研究综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256页 ⑦陈兴良主编《罪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37.html -
了解详情
罪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造。{3}在判决、裁决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4}。社区矫正 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423. {9}陈梦琪.英国社区矫正制度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6):41. {10}刘涛,田心则.日本社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26.html -
了解详情
短期自由刑所固有的弊端日益暴露,难以满足改造和预防犯罪的需要,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犯罪、初犯、偶犯、过失犯罪,将会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罚金刑作为替代自由 ,对轻微犯罪人单处罚金的实际效果反而重于判处短期自由刑缓刑的情况,造成犯罪人心理不平衡,旁观者也容易产生莫明其妙的感觉,起不到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效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696.html -
了解详情
来看。刑法学中的主观恶性,是指犯罪人在犯罪时内心的邪恶程度。它受犯罪动机、罪过心理、犯罪性质、犯罪手段、犯罪后的表现等因素影响。作为教唆犯的 人效仿的可能性较大,受到惩罚的确定性却相对较小,由此导致这种犯罪引发的初犯可能较大。基于这些原因以及一般预防的要求,应当从重追究雇主的刑事责任。 首先,雇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64.html -
了解详情
有的地区委托学校对在校学生加害人实施帮教;有的地区还成立了专门的帮教机构负责青少年的帮教工作。这些探索具有积极意义,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刑事和解的社会效果,但 和解,应当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包括加害人的家庭环境、一贯表现、犯罪原因以及是否具备良好的帮教条件等。根据我国的实践探索和国外经验,检察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33.html -
了解详情
习惯和社会控制理论鼓励的单纯心理研究不同,他们的基础研究工作着眼于社会阶级、青少年培养和不良行为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关系。 激进犯罪学者带来的变革远远超出了伯克利 犯下的滔天罪行。在1971年,《五角大楼文件》的出版揭露了政府在战争的原因方面一再对民众撒谎,这本书是由一位在越南服役的官员研究了4000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229.html -
了解详情
的社会关系,被害人可能并不想单对加害者进行报复,而是需要面对面地理解纠纷产生的原因,得到加害者的忏悔与弥补;加害者也有必要了解自己的罪行对他人造成的 人人平等的基本法律原则。据了解,2006年成都市武侯区检察院青少年犯罪刑事检察科办理的82件175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因刑事和解作出不捕决定的有8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862.html -
了解详情
正犯科之。故云亦无首、从。 但依笔者之见,他们这样做还有更深刻的原因,只是不便说及。而这恰恰是其法律落后性和野蛮性的主要表现。 其一,他们企图运用不分 ,更易逃避司法机关追究其责任;(5)在罪责扩散心理的支配下,共同犯罪更易使社会上不稳定的分子和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参见贾宇、郭洁主编:《新编中国刑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25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