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提出,对人民法院依职权提起再审和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的时间没有明文规定,没有任何限制,导致案件终审后,长期处于可以被 ,却找不到法律依据,只能笼统地适用《民事诉讼法》第184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01条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246.html -
了解详情
们在具体适用法律依据上却各不相同。他们引用法条范围大致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一款第(十一)项、第二百二十三条、 ,而制作裁定是人民法院依申请或依职权作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判定。笔者认为,在民事程序中应当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人民法院不宜用职权进行干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24.html -
了解详情
》所采取的证据随时提出主义稍作限制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6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一时不能提交证据 的尊重,强调程序本身的正义性,通过追求纯粹的程序价值,进而实现实体正义。由于民事诉讼的本质是当事人自愿提交、自主处分,法官居中裁判的过程,程序正义内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472.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法(试行)》中也没有对检察院提起民事诉讼进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同样未作出规定,仅规定了检察机关依据 司法行政部门。在我国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里,实行的是一府两院即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三者之间是独立的。但是,如上所述,我国的宪法已经规定了检察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366.html -
了解详情
这一程序起草司法解释,并于2007年12月中旬形成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 但要受到诉讼费制裁。 [46]前引 [11],第155页。 [47]参见刘敏:《论民事诉讼当事人基本程序权利宪法化》,载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531.html -
了解详情
请求。 由此可见,依据该款规定,只要当事人关于案中所涉之法律关系性质或者民事行为效力的主张与受诉法院的认定不一致,即应一概告知当事人可以变更 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5 - 26页。 [16]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52 条。 [17]即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965.html -
了解详情
告知当事人对鉴定人员提出回避的权利,经当事人申请,如鉴定人员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45条所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鉴定过程中,如需要 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三、正确处理保密与当庭质证的关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8条规定,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531.html -
了解详情
时限以及不及时提供证据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6条: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一时不能提交证据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234页。 [2]姜伟、杨荣新著:《民事诉讼机制的变革》,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145页。 [3]李国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928.html -
了解详情
时限以及不及时提供证据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6条: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一时不能提交证据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234页。 [2]姜伟、杨荣新著:《民事诉讼机制的变革》,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145页。 [3]李国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927.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一些学者也有类似的主张, 如江伟教授主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第三稿及立法理由》就将争议标的额为100 万元 行使也不会造成不应有的妨碍。 注释: [1]齐树洁. 诉权的现代转型与民事上诉权之保障[J ]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 (6) . [2]莫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07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