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存在问题的。《解释》第38条规定: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再审案件,发现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认定事实不清的,应当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但原审人民法院便于查清 并不合适。其一,《民诉法》第39条规定的管辖权转移,显然是就确定民事案件的第一审法院而言,而非针对再审的管辖法院;其二,按照我国《民诉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07.html -
了解详情
:造成且助长轻视第一审甚至第二审现象;危害了确定判决的既判力。 针对证据随时提出的缺陷,2001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2款又规定,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但是,针对有些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和民事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284.html -
了解详情
以当事人为主发动再审。[20]其四,限制检察机关的抗诉范围,对检察机关可以抗诉的民事案件的范围加以严格地界定。 (三)明确法院的职能设置,保障终审制度改革 其二,取消对上诉案件的事实审理权限,不再进行任何形式的对事实问题的认定,只保留对上诉案件的法律审权限。其三,取消基于下级人民法院在对案件作出判决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519.html -
了解详情
再审程序,是民事诉讼中一种独立的审判程序,它不是每个案件必经的审判程序,而是在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之外的,不增加审级的纠正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申请再审事由成立的,一般由本院提审。可见,提审的案件都是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案件经再审的处断结果都是终审结果,当事人无权再提起上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976.html -
了解详情
准备程序,是指法院受理民事案件之后直至开庭审理之前所运行的一系列诉讼程序的总称,一般是指在这一阶段为保证庭审顺利进行由审前法官组织当事人以其 或更换当事人,通知必须进行共同诉讼的当事人及第三人参加诉讼。 5、需要由人民法院勘验或委托鉴定的进行勘验或者委托鉴定。 6、组织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交换证据材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21.html -
了解详情
,对其他民事案件应具有溯及力。故此,应依法裁定驳回被告的管辖权异议。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大致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在发回重审阶段再 立法还存在真空地带。以上阐述,笔者旨在抛砖引玉,还望各位学界同仁进行积极的探讨,为统一人民法院在审理该类案件方面的操作规范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484.html -
了解详情
准备程序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是指为了使民事案件达到适合开庭审理的目的,让当事人在开庭审理之前确定争点和收集证据的诉讼程式 的申请做出具体规定,可以吸收《若干规定》第二部分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有关内容。 (五)增设审前会议制度 审前会议是美国民事诉讼法上的一项制度,是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083.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审理,当事人依法可以上诉。即原审法院应当按照一审程序对案件全面审查,并在审理的基础上重新做出裁判,其审理和判决就不会再受上诉人原来上诉请求的限制 国外的审级制度,明确不利变更原则适用的审级前提,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第151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185.html -
了解详情
极为罕见。[16] 二、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诉讼审判机构的设置及其弊端 在我国,人民法院将劳动争议案件视为民事案件,由民事审判庭进行审理。但是,由于劳动争议诉讼 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了同期民事案件的增长幅度。劳动争议案件的急剧攀升,客观上要求劳动争议审判必须大大提高审判效率。第二,它有利于使劳动争议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700.html -
了解详情
次上诉。通常认为,英国民事诉讼实行的是三审终审制;而就上诉审的审理对象而言,第二审原则上为法律审,一般不涉及事实问题,但在特定情形下亦涉及事实 1981年提高到5000英镑),不过根据《1990年法院与法律服务法》,现在郡法院的民事案件管辖权不再受到金额上的限制,但是仍有地域上的限制,即当事人不能选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47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