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合理与否的问题,也不应是我国的刑法理论、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能不能与期待可能性相融合的问题,而应是怎样恰当地贯彻的问题。 6.该说夸大了个案不公出现 此说是基于他的学术判断而不是为了抛弃四要件理论。 ⑤陈忠林:《应受刑罚处罚是犯罪的本质特征》,《法学季刊》,1986年第2期。 ⑥陈忠林:《现行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5803.html -
了解详情
认定的关联性 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侵害法益认定的关联性是由黑社会有组织犯罪的刑事处罚特点所决定的。我国刑法规定的处理特点包括:其一,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 等特点。当律师维护当事人权益和保守秘密的职责与社会危害性极其严重的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碰撞时,又会引发怎样的问题、批判以及反思? 二、正义、道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989.html -
了解详情
狭窄。 3.所附条件规定含糊不明 作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关键内容,所附条件是什么?应怎样设置?修正案草案的规定含糊不明。修正案草案虽然规定了在考验期内犯罪 死缓的称谓优于附条件不执行死刑;第二,从法律效力来看,暂缓起诉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阶段性处理,作出时并非具有终局性。考验期限届满后,有可能不再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354.html -
了解详情
范围内作出行为,包括用法律方式进行国际交往、解决国际争端,甚至战争也要受到国际法的制约,包括禁止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平民及战俘有权得到人道主义待遇等,如果想 法治的论文数量不少,比如车丕照:《我们可以期待怎样的国际法治?》,《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第4期;何志鹏:《国际法治:一个概念的界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891.html -
了解详情
主体的舞台,呈现自己和表现自己。因为,无论他处于怎样的被剥夺、被惩罚的地位,他都不是作为物而存在的,也不是因为有了警察这一主体,而囚犯就必然 以及全社会的监督之下。使囚犯明白自己有哪些权利、权利如何行使和享有、权利一旦受到侵害如何救济等,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促文明。 --反向制衡。反向制衡是指通过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610.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它有怎样的生理机制? 在非理性因素的问题上,心理学所关注的是直觉、幻觉、潜意识和情绪等心理现象如何导致不符合逻辑思维的行为。刑事法律所关注的 被害人的不正当行为而导致被告人当场产生激情而引发暴力犯罪的,应当考虑对被告人从轻或减轻处罚而不易判处死刑。例如,2004年2月28日8时许,被害人的妻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346.html -
了解详情
。可见,仅从法条文义出发进而分析犯罪构成,在区分本罪与它罪上存在很大的困惑。 困惑一:怎样的对价才构成交易。 对价是合同法中的概念, 构成要件,且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实施上述行为,符合抢劫罪加重情节规定,以抢劫罪定性并从重处罚,判处无期徒刑。被告不服,提起上诉。 分析一、二两个案例,我们发现虽然最后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295.html -
了解详情
造成的后果是否达到了犯罪的程度; 7、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 8、行为人是否有罪应否受到刑事处罚等判断。 上述判断从其逻辑形式看既有简单判断, 之上的,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些科学概念对于正确地认定犯罪十分重要。怎样才能正确地把握这些科学概念呢?正确地把握这些科学概念,除了认真学习法学科学理论和懂得这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782.html -
了解详情
种命案纠纷解决方式。赔命价缘于何时?其存在的社会历史条件又是怎样的,其存在的价值何在?如何处理其与现行法律之间的关系?下面笔者将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 者往往藏匿于大山之中,由于警力有限,追捕十分困难。这时,为了减轻未来被捕后可能受到的刑事处罚,杀人者的亲属会与政府或司法机关谈条件,导致命案的解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709.html -
了解详情
秩序的作用。前两种责任仅仅具有教育和制裁的功能,并且行政责任的处罚往往与其所获得的利润不相称,刑事责任除了在极端的情况下又很难被适用。而民事责任则 的被告来承担。原告只需证明自己所受损害事实和被告损害行为的存在,至于这中间有没有因果关系或者有怎样的因果关系应该由被告来举证,如果被告不能进行有效的抗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10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