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应结合其他证据综合认定。 第八、单一证人证言效力的判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4 条规定: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 的公正。 总之,只有从各个方面十分谨慎、细致地分析证人证言,注意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才能对其是否确实和证明力的大小作出正确的判决,并决定是否据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820.html -
了解详情
即必须根据当事人辩论的全部内容和证据调查的结果来心证。在此前提下,法官如何判断并取舍证据,拥有完全的自由。而这种自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认证保障制度是保证法官正常行使法官认证权力的重要条件。 一是要建立法官责任制度。民事诉讼中,认证的主体是法官,法官不仅要具备较为系统的法律专业理论素养,而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359.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真实难以获得时,对法律真实,如何判断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并作出法律真实的判断,这就是证明标准问题。 通常认为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高度盖然性。而在民事 可以适当降低原告的证明标准缓解其举证难度。[ix]笔者认为,适用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来解决民事诉讼纠纷,既有利于讼争双方努力去发现、收集和提交证据,促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201.html -
了解详情
》采取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当事人在人民法院审理的各个阶段均可提出证据。而《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确定了举证期限制度: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确定或由人民法院指定 庭审的效率,加强司法审判资源的合理利用无疑大有裨益,促使案件繁简分流、纠纷解决多元化。 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于:在证据材料交换阶段,举证很大程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878.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对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本条是关于对不服一审判决上诉案件如何处理的规定。依该规定,二审法院根据一审法院就案件的认定事实、适用法律、 的民事实体权利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理民事案件以解决民事纠纷所进行的活动。由于这种活动就必然发生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11.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得以根据公平与诚信的原则合理运用分配权来解决举证责任的负担无法确定的问题。这与民事诉讼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 实现举证责任的合理分配。 综上所述,举证责任的法律适用问题,特别是举证责任如何在对抗当事人之间分配是实践中常会遇到的难题。无论法律、司法解释对分配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436.html -
了解详情
二审终审制是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二审程序既是对一审程序的监督又为当事人提供了进一步权利救济的机会与途径。正因如此,如何保障二审程序的顺利进行和 中不必要的阻力。 针对上文中提到预交上诉费程序中存在的两点实际操作问题,具体解决方法是: 1、送达裁判文书时一并送达《上诉须知》。针对外地当事人邮寄提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966.html -
了解详情
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分配举证责任,如何分配举证责任才能既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又能使诉讼较为迅速地得到解决。 二、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 1、 的优势,举证能力相对而言要强些,让其承担举证责任,可以节省举证成本,提高诉讼效率,大大减少举证不能的情况出现。 (2)盖然性证明标准 当事人举证责任免除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712.html -
了解详情
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是摆在我们刑事审判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新课题。笔者认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工作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调解要合法。刑事附带民事 矛盾对立的状况,是否可能转化为群体性案件或上访案件,被告人与其亲属之间的关系如何,其本人和直系亲属的财产状况,亲属是否有赔偿愿意和代为赔偿的能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531.html -
了解详情
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平衡社会各阶层或群体的利益,进而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健康、稳定地发展,业已成为一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民事诉讼;弱势群体 应有之义,没有正当程序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司法公正。因此,对任何问题的解决,立法不是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法的实施。人们将仅有实体法的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16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