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延的诉讼监督和审判监督,那么,此种监督意见能否被接受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检察机关对迟延的监督行为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检察官 审判实施法律监督的保障性客观义务。 尽管如此,仍需看到检察官的客观义务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没有得到完善的体现,主要表现在: (1)检察官的客观义务没有作为一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644.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着错误,那么法律性的解答也就难免产生错误。可见,人民对法院寄予的最大希望就是准确地对事实作出认定,这一点是谁也不能否定的。⒅ 程序公正是指 地说,我国当事人调查取证的能力是相当弱的,调查取证的环境也不好。尽管民事诉讼法明确赋予当事人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但当事人向单位或个人调查收集证据时吃闭门羹是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815.html -
了解详情
感情破裂的情形,以及婚姻当事人一方被宣告失踪情形,阐述了上述几种情况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标准。 关键词:离婚 夫妻感情 确已破裂 一、婚姻自由 ,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1条规定: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诉至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26.html -
了解详情
其仅凭感情因素而作出不恰当的决定;第五,某些证据材料具有不确定性,存在给事实认定带来错误的危险。此外,还有一些诸如公共政策方面的因素而将某些证据材料排除在外: 法官任意裁决的权力过大。 长期以来,我国的诉讼中事实上以真实性来取代合法性,如《民事诉讼法》的第64条第3款,第65条第2款,第69条等之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404.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对自己所主张的事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以及不能证明时可能承担的不利后果。举证责任包括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两层含义。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只 长,环境污染的情形又复杂多样,要证明其因果关系,需要借助科学监测、化学分析、技术化验、医学鉴定等科学技术手段,受害人根本不可能具备这些能力,加之环境污染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24.html -
了解详情
才能承担,而现行法律中并未规定被挂靠人承担连带责任。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3条关于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或私营企业挂靠集体企业 责任认定,伤残评定确属不妥,则不予采信,以人民法院审理认定的案件事实作为定案的依据。九、在机动车所有人与驾驶人分离的情况下,受害人能否执行肇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631.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主义(尤其是当事人进行主义)是不切实际的、非社会的[3]从而修改了本国的民事诉讼法。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学界还过分强调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4]学术 请示制度中的上级法院法官,均不行使证据审查权,而仅仅行使(根据证据)事实认定权和法律适用权。在证据已经固定的情况下,审判委员会委员和上级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54.html -
了解详情
背离具体案件的诉讼目的,例如若具体案件的诉讼目的是维护私权,但是草率认定了错误的案件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裁判,就使得这一目的无法实现。 上述问题直到 哈泽德、米歇尔塔鲁伊:《美国民事诉讼法导论》,张茂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283页),而事实分析技术的规范化并不能完全排除法官的主观性...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946.html -
了解详情
审视和反思上述传统观点。直接地说,在本文看来,将惩罚犯罪作为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可能存在根基性错误。至少,一个常识性的感觉告诉我们,如果说惩罚犯罪是其(首要)目的 事实(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均应得到查明,在法院依职权对所有的事实、证据进行认定后,仍不能确信的,不得使刑事诉讼程序悬而不决,而必须基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35.html -
了解详情
审视和反思上述传统观点。直接地说,在本文看来,将惩罚犯罪作为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可能存在根基性错误。至少,一个常识性的感觉告诉我们,如果说惩罚犯罪是其(首要)目的 事实(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均应得到查明,在法院依职权对所有的事实、证据进行认定后,仍不能确信的,不得使刑事诉讼程序悬而不决,而必须基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