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证据而言最重要者是搜查,这是对物的强制取证。这两种取证程序与方法都需要有完善的制度规定,以此才能定义什么是违背这两种程序规定的结果非法证据。而讯问 也是非法的一种情况,这和民事诉讼中的情况不太一样。因而,违反与不遵守之间很明显具有程度问题,这对于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均成立。 [4]万毅博士持此观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49.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创新 取证是司法证明的第一个环节,是证据进入诉讼领域需要开启的第一扇门。刑事证据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需要经由一个从自然状态向法律状态的转化过程, 举证不足依然可以获得法院的有罪判决,那么可想而知,证明责任对控诉方也就没有什么责任和负担可言。因而,确立疑罪从无原则的各项制度保障,无疑是落实和强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12.html -
了解详情
看它能否有利于实现一些独立于实体结论的内在价值。[46]至于这种内在价值究竟是什么,学者们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47]但这并不影响现代司法理念对程序自身价值的 的不同。但从纠纷解决机制的角度,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一样,同样是解决社会冲突的一种公力救济方式,同样需要对当事人主体权利进行制度性的保障。在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09.html -
了解详情
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原告主体看,检察机关并不是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最佳主体;从客体看,环境公益诉讼需要应对的是行为对环境的损害,不宜将对人的损害纳入 对违反环境法律、侵害环境公共利益的一般民事主体,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其承担民事责任,由法院按照民事诉讼程序依法审判的诉讼。[6]这一观点笔者也曾赞同并且采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038.html -
了解详情
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原告主体看,检察机关并不是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最佳主体;从客体看,环境公益诉讼需要应对的是行为对环境的损害,不宜将对人的损害纳入 对违反环境法律、侵害环境公共利益的一般民事主体,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其承担民事责任,由法院按照民事诉讼程序依法审判的诉讼。[6]这一观点笔者也曾赞同并且采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037.html -
了解详情
保全公证又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如公证机构没有强制执行权,因而不能满足诉前证据保全的需要。①最近在公证业界有人提出要赋予公证人员调查取证权,②也可以认为是公证不适应 调查收集证据。依我国民诉法第64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下称《若干规定》)第15条、第16条规定,不经申请,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837.html -
了解详情
甚至无须执行人员实际动用执行措施,剩下的问题就能够比较容易地得到解决。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发现被执行人的财产呢?让申请执行的当事人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 开始时都还是未知的。民事诉讼实行当事人主义,法院需要通过双方当事人的攻击和防御行为来获得做出判断的诉讼资料和证据资料,而双方当事人要想进行具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802.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与协议管辖的法院不一致时的情况,如果二者是一致的,则不存在需要加以协调的问题。为了平衡债权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笔者认为,可以分两 。另参见前引[6],张卫平书,第120页。 [9] 参见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02页。 [10] 台湾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72.html -
了解详情
站在一方当事人一边,跟对方当事人形成了二打一的局面,这也是有悖民事诉讼的本质特性的。 综上所述,由法院和检察院代表的公权力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是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819.html -
了解详情
的取舍。在民事诉讼领域,19世纪德国的民事诉讼没有再规定某种证据不具证据能力或者只要存在某种证据就必须作出某种认定等等,而规定无论什么都可以成为证据 提出程序时,应当适当借鉴英美法系的做法,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志。当事人认为需要证人出庭作证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人民法院准许的,于开庭前通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5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