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受领给付,而就不履行要求损害赔偿。于此准用第346条关于合同解除权的规定。”在给付迟延的构成要件中,债务已届清偿期是实质性要件,而在物权请求权, 依其性质,亦无民法第125条消灭时效规定之适用”,扩大了物权请求权中不适用消灭时效的请求权范围,但仍以已登记的不动产为限。对于上述大法官会议第107号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26.html -
了解详情
的区分,广义合同指一切基于当事人之间意思表示的协议,比如亲属法上的协议(婚约以及婚姻)、物权法上的协议(比如抵押合同等)、社团发起协议(公司发起合同 即处分人有处分权、必须进行动产的交付或者不动产登记。因为这样,买受人才能真正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所以,我国合同法的上述规定,存在着将物权取得当作债权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15.html -
了解详情
公示说”。首先,并非所有的物权都必须进行登记的。例如,按德国民法规定,证券担保物权之用益物权或质权的设定,无记名抵押及指示抵押的让与,是不以登记 变动时的公示原则,可以认为已采纳“物权变动之公示说”。而我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的态度却模棱两可。一方面,物权公示内容(不动产登记、动产交付与不必公示的物权变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020.html -
了解详情
删去,但是仍然保留着对他们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这些内容(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如果将宪法关于民营经济、个体经济的规定和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些的规定 的意思,而是物权合意。除了合意之外,不动产物权的变动还需要登记的事实,动产物权的变动还需要交付的事实。在这样的基础上,德国法采纳了负担行为和处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43.html -
了解详情
其不当。 二、不动产物权公示与物权变动论 (一)两种立法例 关于不动产物权公示与物权变动的关系,在各国立法中,主要有两种立法例:公示对抗主义和公示生效主义。 的原因)导致未登记,抵押有效,但其不能对抗第三人,显然也系采公示(登记)对抗主义。《物权法(草案》》第10条、16条的规定说明,物权法草案是采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02.html -
了解详情
。 (1) 关于抵押权的设立 我国《担保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并将以《担保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不动产与除此之外的 债权合同是有区别的。第二、根据《担保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抵押合同不经登记,不生合同的效力或者是合同虽然成立,但不能对抗第三人。也就是说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375.html -
了解详情
的并存持否定态度,如日本关于动产抵押制度的立法和商事法中,即设有“质权设定之禁止”条款,规定某些动产(如汽车、航空器、经登记的建筑机械和船舶等)仅得 了物权法的公示原则。按照物权法公示原则的要求,公示方法包括登记和交付占有。一般地说,不动产和一些特殊的动产实行登记的公示方法,而一般的动产则实行交付占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232.html -
了解详情
享有此项权利。在土地登记簿中涂销一项被登记的权利时,应推定,此项权利不存在。”第892条规定:“为权利取得人的利益,关于以法律行为取得土地的物权或者土地 第三人为善意。从学理上分析,这种客观善意的条件非常宽松,就不动产物权而言,只要第三人取得的物权是在不动产登记簿中登记的物权,就可认定第三人的善意,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891.html -
了解详情
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物权法编制的体系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物权类型体系的形成。罗马法时代,虽已有了诸多具体物权形式的规定,但未抽象出 社会”之特点并考量我国农村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现状和实际需要,采用农业用地承包权无需登记即可成立(且具有对抗效力),但处分该权利时须先经登记的灵活方案,笔者认为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855.html -
了解详情
恰恰是德国关于土地权利善意取得的规定之一。梁慧星先生负责起草的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也作出了类似规定。第18条(权利正确性推定)规定,“在不动产登记簿上 规定,“当事人以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财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相似的规定还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城市房屋买卖未办理过户登记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85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