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行为等均属于违法行为,而行为人却误认为是犯罪行为。这种情况行为人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2?行为人的行为在法律上是犯罪,但行为人却误认为不是犯罪,这 一危害结果是否由行为人的危害行为所造成,从而判断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是否应负刑事责任。因此,行为人只要对自己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明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03.html -
了解详情
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不论学界对此如何定性,此款中的必要限度即使不像许多学者所说的那样完全没有 将乙打昏使自己生命权得以维护的行为应视为对防卫过当行为的逆防卫,不应负刑事责任。从本案中我们应当深思这样一个问题:刑法第20条第2款真能规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39.html -
了解详情
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该条还规定 其次,防卫过当的主要起因是受害人的不法侵害所致,因而受害者本人应承担主要过错责任。再者,如果由防卫人全额承担受害人的损害,会挫伤防卫人的积极性,不利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84.html -
了解详情
强制医疗。对于实施严重危害行为,但因完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采取强制医疗措施。对于实施严重危害行为的精神病人,我国现行刑法典第 应采取强制禁戒措施。我国现行刑法典第15条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并且不予减免刑罚,但未规定对犯罪人采取禁戒措施。实践中因醉酒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93.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为人的危害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才能断定行为人负罪责。 (四) 客体方面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够独立 刑事责任。而不是指只有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才负刑事责任,绑架撕票的,不负刑事责任。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21109.html -
了解详情
要考虑能否达到负刑事责任的精神和心理要求,即根据未成年人辨别和理解能力来决定是否能对本质上反社会的行为负责。如果依照现行刑法不负刑事责任,一定要 很多网吧、酒吧等却无视法律规定,致使一些未成年人经常通宵达旦涉足其中,许多涉少刑事案件就是发生在这些场所。对此加大整顿力度,是相关部门严肃执法履行政府保护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0874.html -
了解详情
不利的。加之当前校园暴力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而刑法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等八种 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等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龄化发展趋势,社会上也有不少不良人员利用不满14周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7708.html -
了解详情
不利的。加之当前校园暴力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而刑法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等八种 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等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龄化发展趋势,社会上也有不少不良人员利用不满14周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7354.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责任。而不是指只有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才负刑事责任,绑架撕票的,不负刑事责任。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 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七、故意杀人罪的相关司法解释性文件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1999.10.27法[1999]217号)(一)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4432.html -
了解详情
,他们却没有受到处罚。换言之,事实上他们是裁判者、决定者,但他们不负任何责任,而是让其他人成为替罪羊,这当然违背常理。作为刑法学者,我首先想到的 冤假错案的形成原因,对相关领导滥用职权干预司法造成冤假错案的行为追究滥用职权罪的刑事责任,并通过媒体的宣传,告诫各级领导不要干预司法,从而保证检察权、审判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361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