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诉讼主体资格 为了实现程序公正,法院立案庭必须严格遵循我国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把好立案审查关,尤其是起诉人应当具备法律规定的诉讼主体资格。如果起诉人不具备法律 如果予以受理或不予受理,应否使用裁定未有明确规定。因此在审判实践中,有的法院采取在本诉审理过程中当庭口头通知方式,有的则采取书面裁定方式送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85.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是样本中还表现出有一些这样的情况,即承办法官一开始就仅仅通知一方当事人到场,留下的却是“询问笔录”,“调查笔录”乃至“质证笔录”19.这种场面在任何 对方当事人不加争议的情况下才免除证人的出庭而接受书面证言(因为只要法官接触到证据内容,即使最终“不予采信”,实际上也可能已经受到了潜在的影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55.html -
了解详情
的起诉行为应当获得持有公司95%股份的股东支持并作出股东会决议方可进行。法院在立案审查时,应当认真了解和掌握香港法律规定,认真核查上述起诉人是否有资格以 如果予以受理或不予受理,应否使用裁定未有明确规定。因此在审判实践中,有的法院采取在本诉审理过程中当庭口头通知方式,有的则采取书面裁定方式送达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291.html -
了解详情
的案件得不到及时追究,甚至根本得不到追究。因为虽然对公安机关不立案或不予追究的错误决定可以由被害人等起诉予以纠正,但由于被害人在收集证据和起诉能力 。3.明确监督与制约的法律后果。当检察机关向侦查人员提出建议或者发出纠正违法通知后侦查人员拒绝接受时如何处理,是必须予以明确的。否则,监督与制约就形同虚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40.html -
了解详情
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以书面形式通知当事人,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亦应于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不予受理的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公开宣判制度。除现行公开宣判的做法外,公开宣判时应详细宣告判决理由,或制成书面供当事人和公众阅读。应当注意的是,公布的判决理由一般是合议庭成员一致意见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2.html -
了解详情
范围在实际操作上并不完全一致,但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对缺乏证据支持的起诉一般是不予受理的。这样做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主要是有利于防止当事人滥诉,维护被告的合法 ,任何股东在提起代表诉讼之前必须履行以下程序:(1)书面请求公司采取适当措施;(2)除非股东被提前通知其请求被拒绝或者股东自其请求之日起等待90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403.html -
了解详情
与否进行裁量。如果犯罪行为给社会造成的损害极为轻微,如果犯罪的目标可以不予考虑,如果犯罪人是本着完全值得赞赏的目的采取行动,那么,在这些情况下 程序(一般称为“提起刑事案件程序”、“提起追究刑事责任程序”、“提起刑事诉讼程序”或“立案程序”)之后,才能正式启动侦查程序,展开侦查。在采程序型启动模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34.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第二,侦查活动监督。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如刑讯逼供、非法采取强制措施、超期羁押等有权以口头或书面方式 ,无论是口头纠正意见,还是《纠正违法通知书》都没有明确的法律约束力,即使公安机关不予置理,检察机关也无可奈何。[2] 2.检察机关缺乏实施法律监督所应具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5413.html -
了解详情
审查。 与普通案件的立案审查不同,人民法院对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审查虽然总体来讲属于形式审查,但更为严格一些。 人民法院在必要时可以通知原被告双方到法院 检察院抗诉符合这些条件的,人民法院就应当受理,不符合这些条件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 人民法院对抗诉的审查标准不同于对再审检察建议的审查标准。 人民法院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2128.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法律援助机构没有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通知值班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 人民法院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约见值班律师,为被告人 .速裁程序办理流程。人民法院对于人民检察院书面建议适用速裁程序审理的案件,应于收案当日或次日决定是否立案。适用速裁程序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508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