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工作若干规定》,要求在农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中重建人民调解组织;《中共第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又特别指出完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 解释在再审阶段给予当事人相应的救济措施(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第 10 条中规定,当事人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472.html -
了解详情
纠纷解决机制的总称。[3]简而言之,即审判外(或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如和解、调解、仲裁等。 在我国农村,民事纠纷发生以后,通常涉及的非讼方式主要是和解 的结果,比如强势的一方逼迫弱势一方。其二,法律效力不明。现行法仅规定以人民调解方式达成的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而没有规定纠纷双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07.html -
了解详情
应经过专业评估机构评估。 七、关于婚姻家庭纠纷案件 会议认为,婚姻家庭问题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影响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各级法院必须高度 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仲裁和诉讼调解的综合效用,将纠纷消除在萌芽,矛盾解决在基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38.html -
了解详情
马锡五审判方式阶段;到1982年我国制定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的着重调解阶段;还是从1991年新的民诉法颁布的调判并重 以调解方式解决民事纠纷案件,有利于减少上诉和申诉案件的发生,特别是做好庭前调解工作可以缓解人民法院的审判压力,有利于当事人自觉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实现社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675.html -
了解详情
的衔接机制进行了规范,并扩大了赋予合同效力的调解协议的范围,鼓励行政调处、人民调解、商事调解、行业调解的发展,促进构建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 完善诉讼与非诉讼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程序,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纠纷解决,丰富了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途径。 四、结语 司法制度的形成,取决于国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26.html -
了解详情
以法院为纠纷解决机构的方式,但又与诉讼程序截然不同的诉讼外纠纷解决制度,其调解程序不适用民事诉讼法,一般另由特别的程序法加以规定;二是民间性ADR机构,其中既 ,使其如何更好地与诉讼相衔接。应在《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的基础上,将其制度化为一种司法审查确认程序,即当事人达成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364.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目前,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法院调解仍是绝大部分案件的结案方式。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 ,以求太平。长期以来,在我国,一般认为,民事、经济纠纷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而人民内部矛盾是可以用调解的方式来解决的,而且,这种解决方式有利于增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194.html -
了解详情
、仲裁、诉讼和执行[5].但在笔者看来,其中单独的、 完整的纠纷解决方式主要是人民调解[6]、仲裁和诉讼。这三种程序制度都具有解决纠纷的功能,但其差 ,亦可不制作。仲裁终结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当事人和解撤回申请书、当事人经调解达成协议由仲裁庭制作调解书、仲裁庭做出裁决。前两种方式意味着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47.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已通过立法和司法解释为当事人确立了一系列选择程序的权利,如通过完善人民调解制度,建立民商事仲裁制度,健全民事诉讼制度,为当事人提供了多元化的 冉井富:《当代中国民事诉讼率变迁研究 一个比较法社会学的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5291页。 [10]如为了发现真实,需要收集某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58.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案件的调研,笔者认为导致虚假诉讼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民事调解制度的固有局限性 《民事诉讼法》第8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 不违反国家、集体、第三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第二,可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在诉前调解中的作用。所谓无争不成讼,法院在审查立案时发现双方当事人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