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使原告,故以妨碍作证罪判处其刑罚并不能做到定性准确。而伪造证据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与案件有主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的行为 一周宗长为达到逃避债务的目的而伪造借据,而法院对案件的裁决,也是依据当事人提供的相关证据作出的,虽然我国刑法取消了类推制度,但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58.html -
了解详情
解释》没有规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第337条第2款规定:对证人证言笔录存在疑问,确实需要证人出庭陈述的,公诉人应当要求延期 出庭作证,有利于庭审方式的改革。 证人出庭作证,使原来国家职权主义变成了控辩式的当事人主义,增大了控辩双方的举证责任,是庭审改革的重要内容。从某种程度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018.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在于:一方面,正如台湾学者杨建华先生指出:在观念上把民事被告视作刑事被告,与刑事诉讼法作相类似的规定。拘传民事被告,实有民刑不分之感。另一方面, 诉讼的机会均衡文明。[3]《民事诉讼法》第八条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正是当事人诉讼地位完全平等的原则依据。就上述七种存在的问题: 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156.html -
了解详情
,概言之,就是关系到对被告人定罪量刑的所有事实。正是由于实体性事实的证明事关当事人重大的实体利益,如果认定错误极有可能酿成冤错案件,所以对实体性事实必须 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10}肖晗:刑事诉讼非法证据的证明,载《时代法学》2006年第3期。 {11}刘少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535.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该权利只适用于刑事案件时。如见苏维埃《宪法》第111条。但该权利被解释为也默示地适用于民事诉讼当事人。参见Zivs and Melnikov, [161] 然而,必须注意,东欧国家民事诉讼法的许多规定当然部分地偏离了本文的陈述,尽管似乎已证实这些规定在实践中并不经常被适用。除了检察官替代利害关系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191.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非法取得的证据应予排除等。 现代司法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重视程序问题,以西方刑事诉讼为例,它坚持所谓“毒树之果”的原则,认为凡是有毒的树上结出的 法官注意到被告人极端行为的真实背景和原因,我有一段感性色彩浓厚的陈述: “我的当事人是一个纯朴善良的乡村女人,对于婚姻和生活,她同其他人一样满怀着美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762.html -
了解详情
,尽管从行为的主观可选择性上看和赌博行为构成相关性也是有可能的;当证人是当事人的亲属时,人们倾向于认为其证言内容是虚假的因而与其所要证明的待证事实 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第265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第61条都明确规定,非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53.html -
了解详情
的落后和缺乏生气。在同为程序法的领域里,刑事诉讼理论 界早已对诉讼结构、诉讼模式、诉讼价值等等刑事诉讼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探讨,而民事 主权”“公正程序”等等 权利。程序性公正主要体现在不排除当事人对诉讼程序的参与、保障当事人对权利和事实的充分陈述、 当事人与裁判者的充分对话、不得实施突袭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37.html -
了解详情
主张的案件事实举证不能要承担败诉的风险,未经当事人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的认可即免除了另一方当事人的 人不至于受到错误的追究,刑事诉讼中对证据的要求相当严格,从另一角度看就是被排除的非法证据的范围比较宽。但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当事人双方的地位平等,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88.html -
了解详情
的新事实,故没有必要以二审法院的口吻予以陈述,可直接在一审法院查明的事实中予以补充、明确。(二)改变一审判决的刑事二审判决书中事实的写法当一审法院所查明的 罪及所受的刑罚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应承担的赔偿责任看得清楚、明白。(一)首部的特点1、写明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身份事项。(1)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