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类似的规定我国刑诉法虽然确立了两审终审制但=审程序适用的对象只能是一审未生效的判决和裁定,决定被排斥在法律救济程序之外。不管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 那么直接,而需要司法机关的审查、认定,才能决定是否发动再审程序。当事人的申请要求和申诉要求能否得以实现事实上完全取决于司法机关,最终的决定是如何形成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91.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法修改在即。现行民事诉讼法从1991年全面修订取代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后,除2007年针对再审程序和执行程序两部分进行小型修补外,迄今未曾作出大的修改。 的问题,也就是对于终局判决,除特殊情况外,由同级检察院向同级法院提出抗诉以实施法律监督。 其四,对执行的检察监督。对生效裁判以及其他有效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892.html -
了解详情
、裁定罪的对象,而是指人民法院为依法执行生效调解书所作出的裁定。因此,不能将上述立法解释作为枉法调解也可定为民事枉法裁判罪的注解。第四, 有相当一部分当事人以审判人员欺诈、强迫、胁迫调解为由,要求法院撤销生效调解书并对案件进行再审,必然加重人民法院本已不堪重负的民事审判工作量。而且,大量的基层法院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38.html -
了解详情
原审判决存在瑕疵或者错误。二是通过案件评查,对生效的判决进行例行检查,总结审判经验,发现审判错漏,定期进行通报,以防止同类审判错误的再次发生。三 案件的复查,对当事人不满和申诉的案件进行认真复查,发现案件存在质量问题可以启动再审程序或进行内部通报。四是对法官审理案件的不定期进行跟踪监督,通过跟踪监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770.html -
了解详情
有类似的规定我国刑诉法虽然确立了两审终审制但=审程序适用的对象只能是一审未生效的判决和裁定,决定被排斥在法律救济程序之外。不管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 那么直接,而需要司法机关的审查、认定,才能决定是否发动再审程序。当事人的申请要求和申诉要求能否得以实现事实上完全取决于司法机关,最终的决定是如何形成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546.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严格的把关,以避免法院生效裁判的权威性受损,并藉此提高法官审判行为的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从我院此项制度的实施情况看,大部分再审立案的审查都做了简化 ,势必难以充分地掌握证据或判断证据的真实性和证明力,结果往往是难以作出判决或造成误判。完备的缺席审判制度应实现三方面的功能:1.鼓励当事人积极参加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99.html -
了解详情
条约和协定的缔结活动由国务院具体进行,对于条约和重要协定,国务院缔结后,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但在国际法与国内法相冲突的情况下,该如何选择适用, 对法院个案的监督、再审制度等都与司法终局裁决的原则相悖,可能动摇人们对司法的信心,也与WTO规则相抵触。④但是,提高裁判质量与强化司法判决的终局性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17.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或上级法院的注意和警觉,通过法律规定的上诉审和审判监督(重审或再审)等法律程序解决具体案件的审理问题。甚至可以通过罢免审判人员来保证审判的公正 如果判决确有失误,人大可以通过正常的监督渠道反映意见,而不可对已生效的判决进行抵制,从而破坏法制的严肃性和尊严。 4.严防个人或团体利益受到案件影响的代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51.html -
了解详情
攻坚阶段,司法改革能够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完成预期的目标,直接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政策能否深入推行。要实现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这双重目标,首先必须转变司法观念,要 上,要求法院遵照执行,或者要求法院改变生效裁判。如果司法的结果缺乏应有的稳定性,朝令夕改,那就缺乏了可信赖性。我国的再审程序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再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14.html -
了解详情
有什么司法公正可言?还能有什么司法权威性可言?尤其是,一个地方的法院已作出了生效的民事判决,另一个法院居然以同样的事实作出一个结论完全相反的刑事判决。 如果法官没有履行阐明义务,就属于程序严重违法,当事人可以以此为理由提出上诉或者申请再审。在这样的审判模式上,法院既是消极的,又是积极能动的。积极能动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1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