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无权提出反诉。 二、管辖 第五条 当事人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诉讼。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 第 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第二十五条 民事诉讼案件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举证期限由人民法院指定,也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251.html -
了解详情
,并且增幅相当地大。据统计,1979年至1980年两年,全国法院受理经济纠纷案件为3875件,1981年受理19186件,1982年受理39574件,到了1992年受理 时间办更多的案件。调解在程序问题上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方式是多样的,形式是灵活的,一般没有严格的要求(杨荣新:《民事诉讼法学》,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77.html -
了解详情
规则一般称为法官的阐明义务。法院违背这项义务构成将上诉理由。 其二是《联邦德国民事诉讼法典》第138条关于事实说明义务的规定,当事人应就事实状况为完全和 诉讼法》若干问题意见第161条规定:当事人申请撤诉或者依法可以按撤诉处理的案件,如果当事人有违反法律的行为需要依法处理的,人民法院可以不准许或者不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46.html -
了解详情
根源。当国际政治欺骗、各种经济骗局、日常说谎成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时,诉讼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然会受到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影响。结合我国历史原因及社会背景, 造成当事人讼累。上述伪造毁林示意图引发了两个案件,历时三年多,启动了民事诉讼、执行、公安侦查、检察指控、刑事诉讼等五个程序,严重浪费了司法资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754.html -
了解详情
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其它证据相互印证,使民事诉讼证据链条的各个环节成为有机的整体,共同证明案件的事实。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证人证言作为 质证程序⑧。出庭作证的证人必须分别接受双方当事人及辩护人的质疑,从而达到去伪存真的诉讼目的。其四,应坚持公开认证。这里主要讲一下证人不到庭的书面证言认证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720.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补足法定期限即可,这对当事人的权利没有丝毫的影响,也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 ⒌双方当事人的举证期限保持一致的理解问题。根据当事人双方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法官可以行使一定程序的自由裁量权。 三、制度不配套 民事证据制度的改革,需要一系列的诉讼法律制度相适应。由于民事诉讼法制定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715.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真实的发现。 总之,协同主义强化了法院发现案件事实的职权作用,在民事诉讼中关于对案件事实的探知,法官也负有从自己的侧面出发来发现真实 的真谛[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5][日]三月章.日本民事诉讼法[M],汪一凡,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 [6]唐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98.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的本质。自1991年以来,审判实践中以调解方式结案始终是我国民事诉讼中审理案件的一个重要手段。但由于我国曾经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制度以及对法治的相对忽视 取于当事人的自愿,所以就要赋予当事人以程序选择权。对一审普通程序而言,进入诉讼程序后,选择合意解决纠纷还是审判,由双方当事人自由决定,并以向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57.html -
了解详情
的确可以近于零。但是,这种情况如果有的话在民事诉讼中充其量只能是一种例外现象。而在大量的民事案件中,即使采取败诉者负担中包括对方律师费用的强硬 与权威性和保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我们认为,一方面应严格限定民事司法赔偿的范围,以切实维护法院审判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对于因审判人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28.html -
了解详情
重视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各自应有权利,因此,近几年来民事诉讼的案件在逐步增多,由此而来,就产生了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问题以及立法和不断完善法律内涵等等大量 ,不能用科学实验来验证,因而具有不确定性。 ⑵、从证明的目的上看,诉讼证明与自然证明和其它社会科学证明存在着本质的差异,自然科学证明和其它社会科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2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