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果的心理关系。[25]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由于苏俄学者将规范责任论看作是同唯心主义哲学密切相关的范畴,因此规范责任论遭到了苏俄学者彻底的拒绝。在 却出现了当今学者们主张的用期待可能性理论来解释的条款,又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这是我国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考虑到行为人实施该行为的动机的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98.html -
了解详情
,这个逻辑先在的客观事实提醒我们,在确立某项法律制度之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为什么要设立这项制度、这项制度的目的何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救助立法的伦理基础一般 资源去实现国家目标,它也可以对其行为承担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国际责任等,这是其他的社会、区域或公共组织所不具备的能力。 2.国家伦理体现国家的整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77.html -
了解详情
后果的心理关系。[25]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由于苏俄学者将规范责任论看作是同唯心主义哲学密切相关的范畴,因此规范责任论遭到了苏俄学者彻底的拒绝。在 却出现了当今学者们主张的用期待可能性理论来解释的条款,又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这是我国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考虑到行为人实施该行为的动机的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66.html -
了解详情
便会要求对相应的构成要件或量刑因素做扩张解释。比如,刑法规定渎职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界定,理论上有的认为应以存在相应编制或 所有犯罪的构成要件内容与范围,都需要刑法理论与司法实务来解读与补充。这也是为什么刑法理论上会出现成文的犯罪构成要素与不成文的犯罪构成要素的分类概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97.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贴标签式的流水化作业。此时形式的犯罪构成与实质的违法性是自然性的统一。这就是为什么在一种熟人社会,或者小农经济的社会,即使没有受过法律专门 要件理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7159页。 [24]实质的违法性是对违法性即违反实定法规(形式违法性)的进一步追问,于是这种打破沙锅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81.html -
了解详情
是符合形式逻辑的。笔者以为,论者之所以会认为社会危害性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是因为其将社会危害性这一犯罪本质回答的问题与该本质所具有的功能混淆了。 混合犯罪概念符合法概念的独特要求。法律概念作为整个概念体系的组成部分,虽也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但它与形式逻辑强调重点并不完全一致。[18]这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76.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的社会内涵及目的,就不属于法学家探讨的事情。[15]由此可见,李斯特并非是造成刑事政策与刑法教义学研究相分离的始作俑者,他只是遵奉当时主流的实证主义信条 犯罪的构成要件内容与范围,都需要刑法理论与司法实务来解读与补充。这也是为什么刑法理论上会出现成文的犯罪构成要素与不成文的犯罪构成要素的分类概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911.html -
了解详情
不利的法律后果,甚至还要遭受惩罚。这显然是与被告人的当事人地位、诉讼主体资格以及依法享有的辩护权格格不入的。[9] 为什么立法者一方面强调嫌疑人、被告人具有当事人 ,就不得不向作为公安机关职能部门的看守所申请会见。而在大多数刑事案件都是由公安机关负责侦查的体制下,看守所对律师的会见势必也会施加各种限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68.html -
了解详情
的确定具有一种历史和逻辑的必然性,这是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什么国家权力与人民之间为什么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实际上是把一种革命力量推演到了一个政权 遮蔽宪政主义。 (二)公共领域商谈:国家向社会放权 所谓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是哈贝马斯早期的哲学与社会学论著中即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44]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021.html -
了解详情
的确定具有一种历史和逻辑的必然性,这是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什么国家权力与人民之间为什么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实际上是把一种革命力量推演到了一个政权 遮蔽宪政主义。 (二)公共领域商谈:国家向社会放权 所谓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是哈贝马斯早期的哲学与社会学论著中即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44]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00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