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系统性及完整性,而不是对国家或法律问题的某种见解或主张。[①] 从认识论上看,人们对宪法规范、宪法制度所产生的反映与思考,统称为宪法意识。宪法意识可以 。例如,香港中文大学的金观涛和刘青峰教授建立了1830年至1930年间的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专业数据库(约6千万字),并利用这一数据库,发表了数篇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549.html -
了解详情
系统性及完整性,而不是对国家或法律问题的某种见解或主张。[1]从认识论上看,人们对宪法规范、宪法制度所产生的反映与思考,统称为宪法意识。宪法意识可以分为 。例如,香港中文大学的金观涛和刘青峰教授建立了1830年至1930年间的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专业数据库(约6千万字),并利用这一数据库,发表了数篇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47.html -
了解详情
系统性及完整性,而不是对国家或法律问题的某种见解或主张。[1] 从认识论上看,人们对宪法规范、宪法制度所产生的反映与思考,统称为宪法意识。宪法意识可以 例如,香港中文大学的金观涛和刘青峰教授建立了1830年至1930年间的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专业数据库(约6千万字),并利用这一数据库,发表了数篇以共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71.html -
了解详情
有理论根据的。只可惜这些能动司法的信奉者没有看到,中国当下的社会需要的正是一种刚性的法治,根据法律思维思考应该成为主流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放逐已经成为体系 的盛行。法治出现了危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有其思想和社会背景的。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尽管主体性哲学在 20 世纪哲学中遭受了空前的批判和反思,但是还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861.html -
了解详情
的尊重。一个国家的建国文献,一般都诞生于这个国家漫长演进过程的转折点上。在政治法律思想领域,只要提及建国文献,人们最容易想起的,是以《联邦党人文集》为 辛亥革命与梁启超思想的一个侧面。 再次,是想寻找失败者的成功之处。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梁启超虽然影响巨大,但是,按照当代流行的革命化的政治尺度与叙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890.html -
了解详情
》、马洪的《犯罪侦查的信息方法初探》和刘茂林的《宪法中有关问题的系统论思考》等。而有的论文就直接将三论作为标题,如1985年第4期的《法学季刊》就 臣同学,从大学一年级起就开始辛勤地制作卡片,有目的、有重点地摘录、收集中国法律思想史方面的史料。 说出来现在的同学可能也不太相信,那时因为穷,用来作卡片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096.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信访不断升级。 历史的教训值得记取。案件的审理过程,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思考过程,弄清那些是关键事实,那些是关键证据,只有把关键证据砸死,把关键 页,中央财经大学法律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3] 《中国法律思想史》第1-2页,赵元信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521.html -
了解详情
恐怕是马克斯?韦伯所谓“家产制”国家的一个根本特征。然而另一方 面,在思想史或者观念史上,在“公”与“私”之间却有二元对立的结构特征。关于中 国 日趋形式化和合理化,可是终究还是不脱“宗法”的本色。由此 看来,汉代以降,中国法律“儒家化”的展开,其实就是对于“礼”与“法”两种规范 的“治理”功能,予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9.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中法律变化以及其后可能出现的实践和理论问题,不注意中国法律制度的长远设计安排,恐怕不仅有趋易避难之实,而且有招摇过市之嫌,显示出我国法学的薄弱, 是难以认识庐山的面目的。只要对历史和人类的思想史作一简单回顾,我们就可以发现,人们至今为止所有的对人们思考确定性的寻求都终结于不具有确定性的一些假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5.html -
了解详情
的线索。时间化就意味着历史化,高老师的政治宪法学总体上是一种宪法发生的政治思想史叙事。 另外还有一个,我觉得是社会科学的路径,以北大强世功教授的宪法社会学 根本问题,也是为什么前几年邓正来会提出来,中国法律的理想图景是什么,中国法学到底要引领中国走向何种生活方式--宪法学显然也无法摆脱这样的道德拷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71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