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的危险。其中如何判断科学技术水平能否发现缺陷存在是一关键问题,对此多数国家以产品投入流通时整个社会的科学技术的客观水平,即全球标准和客观标准来衡量,而 与实际损失相当,不能超过实际损失的范围,因此在我国《民法通则》和《产品质量法》中都无惩罚性赔偿金的规定。但随着经营者以欺诈手段损害消费者权益问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980.html -
了解详情
并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而是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产品质量法》第42条规定:由于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销售者应当 出版社2005年版,第226页。 [8]、[10]、[13]、[21] 黄芬:《产品代言人的侵权责任思考》,载《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365.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国家强制性标准未作规定的,执行争议双方当事人约定的产品标准或者有关质量要求; 3.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国家强制性标准未作规定 ”出具的仲裁检验报告和质量鉴定报告为准。上述规定和国家《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一致。 对仲裁检验报告异议的处理: 申请人或者争议双方当事人任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970.html -
了解详情
因其对“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无具体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凭此规定难以从法律上来保障产品召回制度的贯彻实施。2002年7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宣布,对于今年第二 漆多俊:《经济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第186页。)我国的《产品质量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本法所称缺陷,是指产品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557.html -
了解详情
避免的危险。其中如何判断科学技术水平能否发现缺陷存在是一关键问题,对此多数国家以产品投入流通时整个社会的科学技术的客观水平,即全球标准和客观标准来衡量,而 与实际损失相当,不能超过实际损失的范围,因此在我国《民法通则》和《产品质量法》中都无惩罚性赔偿金的规定。但随着经营者以欺诈手段损害消费者权益问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19.html -
了解详情
质量、工商行政的管理制度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本罪的犯罪对象是伪劣产品。所谓伪劣产品,从广义上而言,根据《产品质量法》第2条的规定,这里的“产品”, ,都必须达到这个数额,否则不以本罪论处。销售金额反映了行为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规模、行为持续时间、危害范围以及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即销售金额与上述情节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3984.html -
了解详情
政策于一身的,它更倾向于公权力的干涉, 在召回程序中,生产者有义务主动召回缺陷产品,对特定的消费群体承担召回责任;销售商、修理商、租赁商以及消费者有义务协助生产商履行 等司法诉讼的方式即可解决,这在我国的《民法通则》、《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保护法》中也有具体的规定,这些也都是民事责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3329.html -
了解详情
的销售者、运输者和仓储者,则适用过错原则。 《产品质量法》第41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以下简称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 ,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由于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8895.html -
了解详情
,缺少该前提不能构成本罪。因此,认定本罪首先应查明行为人是否违反了《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标准化法》、《计量法》、《工业产品质量责任 的解释 第二条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生产、销售伪劣的防治、防护产品、物资,或者生产、销售用于防治传染病的假药、劣药,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764.html -
了解详情
《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公约》等。我国暂时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国际产品责任的具体法律法规.但《民法通则》、《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构筑起了产品 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同时兼采法院地法和当事人意思自治,引入有限双重准则,使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更合理更趋灵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的有关专家起草的《中华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77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