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犯罪构成理论假设公共惩罚资源是无限可取的,这种理论根据四个要件来确定一种有害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但却忽略了惩罚成本这一重要变量。如果惩罚一种有害 从犯罪人的责任中获得权利,因此,他们也就不能真正原谅犯罪人,并接受他回归到社区中来。[32] 所以,私法,尤其是侵权行为法,应该和刑法密切配合,分担部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45.html -
了解详情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检察机关根据《刑法》第13 条的规定,认定检举、揭发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没有违反罪刑法定的原则。其次,起诉机关作为一司法机关,长期与 进行揭发,在主观上揭发者是本着将功补过的心理,他的人身危险性减小了,在客观上,揭发者的这种告发对正走在犯罪边缘的违法分子来讲也是一个警醒,有积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53.html -
了解详情
(教唆犯、帮助犯)予以处罚,留待解释论解决,如法律仅规定了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至于购买者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留待理论解决,这种情形在理论上称为片面的对 是责任的大小;二是若认为是因为欠缺期待可能性而不处罚的话,在本犯教唆他人为自己作伪证,甚至本犯教唆他人冒名顶替以逃避处罚时,若是仅以欠缺期待可能性排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51.html -
了解详情
大的问题莫过于医生摘取脑死亡者器官用于移植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总体而言,各国学者一般都认为,如果医生摘取脑死亡者器官的行为事前并未获得死者本人(在其大脑尚未进入 强制或物质诱惑而获得的;(4)供体知悉他有随时撤回捐献的权利以此为前提,供体的同意是医生摘取其器官用于移植而不构成犯罪的前提,然而,如果供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62.html -
了解详情
个人的行为要构成故意杀人罪,他就必须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并且出于杀人的故意实施了非法剥夺他人生命权利的行为。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内容,就是说,符合犯罪构成是 客观要件之中进行研究,无疑会降低其意义。同时,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判断行为人在防卫过程中杀死侵害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时候,并不是从其不符合故意杀人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074.html -
了解详情
。 我们同意第二种意见,被告人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主要分析他在主观上是否具有故意、非法占有集资款的目的。从整个案情的事实来分析,被告人李某在主观 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二陈为筹集资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采用提高利息的方法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聚敛钱财。因此,对被告人二陈应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066.html -
了解详情
认识与社会危害性认识当然是法律形式和实质内容的关系。但行为人不是国家,他不可能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对自己的行为性质作出评价,而只能根据作为公民的 的司法解释又没有明确将变造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规定为某种具体犯罪,因此,变造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应当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来加以综合考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017.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立法者来说,它就远远不能解决问题了。立法者需要创制法律,他要在原先并未被贴上犯罪标签的人类行为中,框定某一部分,作为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 条文所说的实行行为时,就直接认定该行为不构成犯罪就行了。有的教科书上说在考察某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固然必须根据刑法条文的规定,同时需要认定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533.html -
了解详情
的武汉420体育彩票案[34]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罪?我们运用上述犯罪构成体系,按照严格的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来对此案进行分析论证 看,它具有不同的属性。参见冯亚东.罪与刑的探索之道 [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 346363.在后来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他的观点逐渐倾向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662.html -
了解详情
甲的意思。换言之,某丙的行为尽管在客观上符合了保护某乙生命利益的正当防卫的条件,但他并没有这种防卫的意思。对于这种偶然防卫,刑法学通说认为 三、结语 总之,只要坚持客观行为是评价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基础,坚持思想不是处罚的对象,坚持社会危害性是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或者合法权益造成实际危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5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