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押。第11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按照上述立法的明文规定,似乎扣押(包括冻结)的对象 物,得为权利之客体。[5]在刑事诉讼中,扣押的目的在于保全证据以及保障刑罚(没收刑)的执行,而空间本身既可能成为案件的证据(如犯罪现场、犯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9084.html -
了解详情
个概念的区分,长期未受到应有重视。 在刑事诉讼中,国家本位的价值观必然置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于不顾。因为在一元化思想指导下,必然导致义务本位和权力本位,诉讼中 是刑事的一些最低限度标准,笔者的看法是不宜随意持保留意见。当前人们议论较多的是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问题,或曰不被强迫作不利于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776.html -
了解详情
于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规则,既削弱公诉机关的举证意识,又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而且刑法有了该罪的规定,又为公诉机关办理贪污、受贿案件不积极、不主动、不深入地调查取证留有一条后路,侦查适可而止、半途而废而放纵犯罪。 其次,该罪的设立使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得不到有效保障。一国的诉讼人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414.html -
了解详情
管辖权异议对保护被害人的意义。在刑事诉讼中,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下简称二者)的犯罪行为是真实的,那么此时被害人的权利比二者更应该受到保护 《青海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13)参见卞建林、刘玫著:《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6页。 (14)陈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35.html -
了解详情
管辖权异议对保护被害人的意义。在刑事诉讼中,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下简称二者)的犯罪行为是真实的,那么此时被害人的权利比二者更应该受到保护 《青海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13)参见卞建林、刘玫著:《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6页。 (14)陈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34.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的证据种类分析 根据法律规定,我国刑事诉讼中现行的证据种类共有七种: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 的主体,诉讼权利义务的最终归属还是其单位。出庭人员只对他个人的行为(如中途退庭,个人改变证词等)负责。 (三)设立单位伪证责任追究制度 在刑事诉讼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70.html -
了解详情
于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规则,既削弱公诉机关的举证意识,又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而且刑法有了该罪的规定,又为公诉机关办理贪污、受贿案件不积极、不主动、不深入地调查取证留有一条后路,侦查适可而止、半途而废而放纵犯罪。 其次,该罪的设立使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得不到有效保障。一国的诉讼人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974.html -
了解详情
的文明发展史可以说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下称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诉讼权利不断扩大的历史,也是被告人从诉讼客体向诉讼主体演化的历史。然而人们在为被告人地位提高 惩罚和保护被告人,却对犯罪所涉及另一个的人利益熟视无睹,这难道是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必然逻辑结果吗?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地位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他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90.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下称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 诉讼权利不断扩大的历史,也是被告人从诉讼客体向诉讼主体演化的历史。然而人们在为被告人地位提高而努力奋争或为 地惩罚和保护被告人,却对犯罪所涉及另一个的人利益熟视无睹,这难道是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必然逻辑结果吗? 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地位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他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64.html -
了解详情
具体运用,然而,这一立法原则和精神并未完全彻底地贯彻到现行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刑事诉讼中缓冲地带的设置正是顺应构建和谐社会战略要求而进行检察权配置的 作用。 2.检察机关公诉受理案件的缓冲地带:受案前审查。在刑事案件的审查起诉中,我国刑诉法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尚未查清,需要补充侦查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5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