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对证人权利的保护也未予高度重视。所以导致实践中证人拒绝提供证言、拒绝出庭陈述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就使在法庭审判中通过主询问、反询问、交叉询问这个被 或预期权益构成增加或减少的影响。这种利害性是举证责任的根本属性。而在刑事诉讼证明主体及参加者中,只有当事人具备这种与案件结果的利害性,因而只有当事人具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408.html -
了解详情
。96刑诉法第155条规定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被害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这一陈述的概念里,便包含了被害人可以有权提出自己的独立诉讼请求 很有必要。 第一,从利益的同与异方面予以界定。96刑诉法将被害人列为刑事诉讼当事人,立法的本意是承认在国家和社会利益之外,还有个人和局部利益的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29.html -
了解详情
。 3、错误地理解谁主张谁举证的适用条件。谁主张谁举证是指在诉讼中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必须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加以证明,否则要承担举证不能或主张不能 也应排除。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认为,体罚或威胁获得的自白或陈述违反宪法所规定的任何人不得被强迫在任何刑事诉讼中自证其罪。自愿性是自白被采纳为证据的前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204.html -
了解详情
的削谷刀结合起来,才能证实此案事实。 (二)对证人与双方当事人的关系进行审查认证。在刑事诉讼中,证人与当事人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由于证人与当事人之间有 证人证言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是否形成完整链条进行审查认证。刑事诉讼证据有七种,即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72.html -
了解详情
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关案件的情况向侦查、检察和审判人员所作的陈述。[3](P175)可见,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口供既没有内容上的限制,又没有诉讼阶段 的刑事诉讼法,以及目前司法改革中的主流观点都要求加强控辩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对抗,这样一来就迫切要求对口供的范围加以一定的区分。本文论述主要针对的是完全意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51.html -
了解详情
法定机关的证明责任和当事人、控诉主体的举证责任,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陈述说明责任。后两者均为前者服务,所以刑事诉讼责任是刑事诉讼证明活动内容最完整 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6年版 [5].[美]乔恩.华尔兹、何家弘等译。刑事证据大全[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作者:朱晓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91.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程序违法行为予以制裁。通过对司法机关(国家)、司法人员、刑事诉讼当事人及其他诉讼程序参与人等的规训(discipline)而培养其对程序的忠诚,或者说 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我们认为追究刑事诉讼程序法律责任之程序构造应符合司法程序 ⑤徐显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527.html -
了解详情
特色。由上述主张,我们可以分析出,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已经逐渐不再适合我国刑事诉讼法发展的需要,应当逐步向允许保持沉默,主动坦白从宽的政策方向发展。这样不仅 言语陈述的方式进行质证,依此作出的判决才能具有法律效力。据此,在刑事诉讼中:首先,所有提供言词证据的原证人、侦技人员、被害人及相关当事人必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485.html -
了解详情
证人证言;(3)被害人陈述;(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5)鉴定结论;(6)勘验、检查笔录;(7)视听资料。 刑事诉讼中作为定案事件的 ,同时还有可能夹杂着个人好恶因素。因此,审查证人证言时,首先要审查了解证人和当事人之间有无利害关系,以及证人提供证言时有无受外界的影响,其次要审查提供的证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932.html -
了解详情
的范围,意味着在广义上剥夺某个人利益时必须保障他享有被告知(notice)和陈述自己意见并得到倾听 (hearing)的权利,从而成为英美法中人权保障的根本原则 辩护职能的犯罪嫌 疑人和被告人构成了刑事诉讼程序中相互对抗的双方,其关系犹如竞技活动中的参赛双方,由作为当事人一方的检察院来对羁押期限的延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0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