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自诉案件中赋有举证责任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一方包括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 。我国刑诉法第150条明确规定,对于检察机关公诉的案件,控方应将起诉书、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照片送交法庭,以供法庭决定是否开庭审理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732.html -
了解详情
,只起补充作用。在审判阶段,在没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情况下,法院并不通知被害人到庭参加诉讼,也不将起诉书送达被害人。被害人在法庭上基本仍然只处于控 保护制度具有权威性、统一性和明确性。 参考文献: 1.王建立,《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力保护的缺陷及完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3. 2.贾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4846.html -
了解详情
来揭露案件真实情况的过程,是法庭审理的中心环节,具体程序有:公诉人宣读起诉书;被告人、被害人陈述;讯问、发问被告人;核实证据等。 法庭审理过程中,合议庭 案件。 2.自诉案件的提起和受理 自诉人应向法院递交刑事自诉状,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提交刑事附带民事自诉状。 法院对自诉案件要认真审查,对犯罪事实清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1362.html -
了解详情
的主体不仅有作为公民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自诉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被害人。有学者将刑事诉权的主体笼统的定位为社会主体,如认为当 的公诉准备活动的总称,包括阅卷、核实证据、补充侦查、作出公诉决定以及制作起诉书等;公诉制度。是指为尽可能高效率地实现公诉目的而设立的公诉管理制度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13.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性质上的,但依新《刑法》第306条的规定,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可能产生伪证罪,而在纯粹的民事诉讼中则不可能产生伪证罪,这显然自相矛盾。 二、关于伪证罪的 ,对于起诉方来说,仅仅证明被告的两次陈述中必有一假是不够的,还必须证明起诉书中所指控被告所作的陈述的虚假性。如果因为两次陈述不一致而对证人加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71.html -
了解详情
无及刑罚的轻重取决于和解协议的达成,而和解协议达成基本上是以被害人获得了比通过刑事附带民事判决更大的利益为前提。这就造成了三种不公:一是,被追诉人 中,经检察官审查,确认和解程序已经完成,但不适用不起诉、缓起诉的案件,在起诉书中以量刑建议,提出对被告人量刑的具体减免程度或适用缓刑的意见。量刑建议权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7097.html -
了解详情
案范围为由或者不予受理,或者直接驳回;又如2000年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明确否定了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 罪实质上与重罪含义相同。因此,凡是联邦法院审理的重罪案件,检察官的起诉书必须经大陪审团审查决定,轻罪案件则由检察官直接向法院起诉。 [12]即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106.html -
了解详情
依据民事诉权理论,被害人由于受到人身或财产的损害,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单独的民事诉讼,被害人具有民事诉权,对此学界已经形成共识,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就 出版社2010年版,第93149页。 [32]诉因一词在英美法系中指的是起诉书中所陈述的犯罪对象,日本在引入这一制度时将其理解为诉讼的原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885.html -
了解详情
提起民事诉讼的案件可能由于被告人自报身份虚假陈述,导致实际的诉讼主体不存在,起诉书及相关的法律文书无法送达至实际的被告人,经公告或缺席判决后,形成缺少 判决书对主体判决的确凿无误,同时,对于执行机关执行该被告人的财产刑和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对于该被告人在刑满释放后重新犯罪时主体身份的确认以及累犯等前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426.html -
了解详情
提起民事诉讼的案件可能由于被告人自报身份虚假陈述,导致实际的诉讼主体不存在,起诉书及相关的法律文书无法送达至实际的被告人,经公告或缺席判决后,形成缺少 判决书对主体判决的确凿无误,同时,对于执行机关执行该被告人的财产刑和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对于该被告人在刑满释放后重新犯罪时主体身份的确认以及累犯等前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62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