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采取逮捕措施必须提请检察机关审查批准外,其他强制性侦查措施如拘留、监视居住、取保候审、搜查、扣押等涉及公民人身以及财产权利的侦查行为,则由侦查机关内部决定 》第69条第2款修改为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复杂案件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并在作出决定后的三日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15.html -
了解详情
相互衔接,协调联动,开通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绿色通道,加快案件的诉讼进程,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轻微案件全程提速的目标。 (1)引导取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交流 有无逮捕必要和是否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等证据材料,导致案件在提请批准逮捕后办案人员必须为调查核实逮捕必要性方面的证据耗费大量的办案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55.html -
了解详情
公安的标准、法院有法院的标准;因此,过去一段时间法院在办案过程中,势必既要考虑法律社会效果,又要兼顾各方的立场,特别是相关职能部门的相互关系, 也因此在看守所呆了15年,2003年经法院判决,两人无罪释放。[20] 此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也可能沦为司法机关变相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工具。实践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866.html -
了解详情
更容易对公民的人格权、隐私权造成侵害,因而,在适用上要坚持最后手段的原则,并且应当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和责任追究制度,以防止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侵犯。 取保候审及假释作出明确的规定:取保候审应将确保出庭的可能性作为必要的考察因素,而在假释中则以延长腐败犯罪人适用假释的时间条件作为实现社会防卫的手段。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735.html -
了解详情
需要经过一定批准程序后,由公安或安全机关协助。这种做法由于启动程序复杂,运作时间长,且公安、安全机关技术人员不完全了解检察机关意图等,在办案中往往贻误 机关对公安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监督权限。 (二)对于公安机关采取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搜查、扣押、冻结等涉及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的强制性侦查措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87.html -
了解详情
秘密拘留和逮捕 在强制措施的规定中,现行刑事诉讼法共界定了五类,即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此五类强制措施规定在第一编第六章,共 ,有两个具体问题令人关注,一是针对哪些犯罪的嫌疑人适用,二是推迟的时间到底是多长。 首先,从犯罪的嫌疑人的适用范围来看。修正案条款将推迟通知家属的犯罪范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8188.html -
了解详情
所谓羁押程序的时间长度。其中30天的羁押,司法权不能介入,显然有悖于司法审查原则;[4]第四,其他人身强制措施和对物的强制措施,包括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的特定性、适用对象的特定性、适用空间与时间的特定性,规定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使用,规定技术侦查的司法审批等。 [17]对某些对象实施技术侦查,据称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034.html -
了解详情
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采取的拘传、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的场所;五是准国家机关规定有关涉案人员在指定时间交代有关问题的指定场所(双规 的职责,但需要借助检察技术人员、司法鉴定人员的专业技术协助才能完成。一名合格的检察人员要像一名公安刑事侦查员一样应具备基本的法医学知识、现场勘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336.html -
了解详情
强迫其不停地做抱头、抱脚、举手、下蹲等动作;令其只穿一条内裤,长时间手端装着水和沙子的盆子站立;将装满水的塑料袋挂在梁的脑门上;将 ,实现立法者的初衷。为了防止侦查权的滥用,应当取消监视居住,将监视居住的功能分别归人取保候审和逮捕羁押。监视居住取消会对检察机关侦查效率产生不利影响,但我们显然不能容忍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67.html -
了解详情
就将导致案件超审限。加上下级法院请示的案件多为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上级法院在答复之前,一般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讨论;如果有必要上级法院还要向 、严重侵犯人权。在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对被告人进行未决羁押是普遍作法,审前取保候审适用率偏低。[25]案件请示制度在造成审判程序重复、迟滞的同时,也将相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