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定罪轻量型。通过分析发现,案件被改判、发回重审,除少数是因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外,绝大部分是因为认识上的不一致导致二审改变量刑。一审时,对法定的从轻 。有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根本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基层法院工作,有的进来没几年,只要通过了司法考试,马上挤进了律师队伍。二是由于经费不能保障,个别法院势必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396.html -
了解详情
的同志认为,不能抢先下判,理由是如果一审出现抢先下判的情况,二审不排除以事实不清发回重审,所以只有等,或者尽可能地催促。肯定说认为可以先行下 无论被告人的检举揭发可能是重大立功还是一般立功,均应等到查实后再行判决。同样的,对于已经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在复核期间有检举揭发行为,在没有查证属实前,是不能核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8547.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审判工作中,要贯彻好修改后刑事诉讼法,进一步彰显程序公正,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严格执行证据规则。证据是刑事诉讼的基础和核心,可以说,所有主要的 的限制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对证据存在较大瑕疵的个别案件,二审反复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发回重审,久拖不决,不仅不利于保障被告人合法权利,也有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423.html -
了解详情
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广州中院于2008年3月31日作出判决:鉴于许霆是在发现银行自动柜员机出现异常后产生犯意,采用持卡窃取金融机构经营资金的手段,其 予以答复,并报常委会备案。法工委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机构,其答复意见应该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立法法》第55条归属于其他规定节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54.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中的证据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复核的死刑案件和其他重大刑事案件,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而发回重审的案件数量有了明显下降。 最高人民 ,本质上只是一种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因此在庭前会议中法官可以对非法证据进行调查但不能作出实质性处理,非法证据应在庭审中排除。 在庭后排除方面,最高检司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953.html -
了解详情
缺乏有效制约,使职权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恣意主义。尽管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上诉、再审、死刑复核等多种救济手段,但是这些手段对于法官在诉讼过程中的一系列 ,这一条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为专门机关违反程序法的行为设定了撤销原判,发回重审这样一个尽管有限但毕竟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34.html -
了解详情
,但并非全部认罪,其表现并非真诚悔罪,不足以从轻处罚。[7] 最高人民法院经过死刑复核程序做出了维持原审裁判的刑事裁定书,并对王怀忠在一审和二审程序中的 在法庭审理结束后任意进行庭外调查活动,甚至不惜将那些未经当庭举证和质证的证据作为裁判的根据;为了发现真相,二审法院可以通过发回重审或者主动提起再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85.html -
了解详情
院长将案件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再审加刑或者借口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发回重审加刑。为了切实保障被告人的上诉权,使上诉不加刑原则在审判实践中得到真正的 ,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的案件,认为必须判处被告人死刑立即执行的,直接改判后,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3)应当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63.html -
了解详情
院长将案件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再审加刑或者借口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发回重审加刑。为了切实保障被告人的上诉权,使上诉不加刑原则在审判实践中得到真正的贯彻 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的案件,认为必须判处被告人死刑立即执行的,直接改判后,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017.html -
了解详情
坦白认罪,减少控辩对抗;(4)增强程序的刚性,限制补充侦查、二审发回重审以及再审的次数,改死刑复核程序为死刑的第三审程序,保障诉讼行为的确定力,防止 披上合法的外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公众对于公安司法机关乃至律师的信心不足、担心有余,构成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阻止辩诉交易这个洋品牌打入我国市场的巨大心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39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