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权启动再审程序是有其法理依据和理论基础的。不过,由于人民检察院依审判监督程序启动再审是在民事诉讼这一大的司法制度中进行的,由此决定了其所有的诉讼活动都 是审者兼诉,不管其立法本意如何,实际上是对当事人处分权的干涉。因为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法院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审判上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如果第一审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79.html -
了解详情
将来应对此作出司法解释。 为了消除上述缺陷,笔者主张将法律要件分类说作为我国民事诉讼中分配举证责任的原则,并参照其他分配举证责任的学说,对按此原则 要件事实,改由加害人就无过错和不存在因果关系负举证责任。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大部分案件的终审法院是中级人民法院,而由中级法院最终确定疑难案件事实的举证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43.html -
了解详情
是保障正当当事人利益的需要。 我国民事诉讼实践中对当事人不适格,仅以裁定驳回或追加适格当事人,是不利于发挥我国 社会 主义民事诉讼制度的特色的。同时, ,无论原告更换还是被告更换都要经过新当事人的同 意。这是因为我国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二审程序即为终审程序,更换后的当事人没有经历第一审程序直接进入终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021.html -
了解详情
,减少一些人的无理缠讼,也有利于增强审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三 仔细考察我国民事诉讼的收费情况,有些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思考,有些我们一直认为是正确无误的观点 相应水准的审判服务。2.在一个完整的诉讼程序过程里只收一次诉讼费用。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法院行使审判权实行两审终审制度,一个案件经过两级法院的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496.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再提出与刑事判决内容不一致的事实主张。在大陆法系各国因存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刑事案件的审理中往往要对赔偿问题一并作出裁判,所以刑事附带民事判决 嫌疑人所做的有罪供认。 [6]大陆法系的确定判决相当于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生效判决;终局判决在我国民事诉讼中没有对应的表达,乃指法院对于以起诉或上诉申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64.html -
了解详情
落后于社会发展,在司法实践中日益捉襟见肘[2]。因此,有必要在修改、完善程序制度具体内容的同时,调整我国民事诉讼法典的体例结构。但笔者认为,应根据民事 不过,其中婚姻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度。如前所述,人事诉讼是一类特殊的诉讼,主要是身份关系的争议,与一般民事权益争议案件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697.html -
了解详情
【摘要】合议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审判制度,但由于受我国司法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我国合议制度一直在一种特殊的环境下畸形发展。本文 某类案件的处理原则。其主要基于:一是上级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这是两审终审制度的逻辑结论。因此,有人指出:我们依赖上诉法官纠正错误丝毫不意味着他们更聪明。上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73.html -
了解详情
,维护两审终审原则;是为了有利于一审法院程序意识的提高,克服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帮助原审法院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审判工作,但我国民事诉讼的发回重审制度在 是当事人对自己享有的权利的自由支配和处置,具体为当事人是否起诉或终结诉讼,何时或何种内容、范围及对何人起诉,原则上由当事人决定,国家不能干预,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810.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立法弊端和确立标准 (一)我国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立法弊端 我国民事诉讼法在第一编总则第一章中从第五条至第十七条用十三个条文 调整民事审判工作的某个方面,对法院审判民事案件起关键性作用的审判制度,包括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它不同于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集中体现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28.html -
了解详情
观点较为合理。首先,单轨制(或一元制)的司法体制为我国民事诉讼中处理和解决行政附属问题提供了充分的制度支撑与便利。我国是实行一元制司法体制的国家, 诉讼的问题了;4)当事人必须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提出民事诉讼,并且限于在一审中提出,否则民事诉讼部分的审理将有违两审终审的原则。二是行政相对人实施行政机关已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5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