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正等著名法学家都主张这一观点。[5]其四,多元说:这种观点认为在民事诉讼中之所以采取辩论主义,是出于尊重私人自治,高效率地发现真实,防止出其不意的 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处分得到完整和充分的体现。三能够真正使法院置于中立的第三者立场,从而保证其公正地裁判民事案件。[10]五、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与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17.html -
了解详情
,均应由当事人进行或对方当事人进行,争点的整理也应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自由处分而确立。非经当事人申请,或合法性审查的需要,法院不得自行调查取证。实际上,当事人依 。庭前准备程序改革是为促进辩论原则的实现,而广泛推行公开审判与民事诉讼辩论原则的采用是联系在一起的。审判公开的内容应贯穿整个审判活动,具体包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34.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原则对司法诉讼价值的实现有着更大的作用,由此应在民事诉讼法的诸原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称之为价值保障原则,而不像平等原则、处分原则等仅是 湖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6]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成文法局限性之克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37~143,14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18.html -
了解详情
判决的实效性,那么有的争议就不应当由法院加以主管,尤其是具有高度政治性和政策性的社会性争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有一些案件不由法院主管,或暂时不由法院主管,就是从实效性 监督的方式;(3)民事检察权的性质与民事检察监督;(4)民事检察监督与处分原则的关系;(5)检察监督与诉讼平等原则的关系;(6)检察监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613.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与审判分离,并重审理的原则,调解程序前置也是未来诉讼调解的趋势。在调解的方法及策略上,我将在下面予以浅论。 四、我国民事诉讼中调解制度完善的方法 ,是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行为,是当事人自愿对自己权利的处分,是其所做出的让步,所以只要调解协议的内容不违反有关法律的禁止规定,就应当确认其效力。据此,我们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06.html -
了解详情
谓之心证。法院之心证,只须为相对之真实,毋庸为绝对真实;盖关于民事诉讼之证据,断难如数理上之证据,使得信为客观之真实一致,仅可如 ,在实际审判工作中,由于调解结案体现了当事人的互谅互让、意思自治以及处分原则,因此,它使当事人双方之间的对抗性减弱,从而有利于降低诉讼成本,但同时也妨碍了当事人与法官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48.html -
了解详情
的探究,我们就可以从理论上驳斥那种认为突破随时提出主义将有悖于实事求是这一民事诉讼证据原则的观点,事实上证据的随时提出反而妨碍了发现真实。 另一方面,任何权利的 时限与当事人处分权的关系问题。民事诉讼当事人享有处分权这是不争的事实,既然如此,我们应不应该允许当事人对证据材料的一定程度的处分自由?现实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009.html -
了解详情
,并且保障当事人平等行使诉权也是平等原则的应有之义,因此在民事诉讼法中规定诉讼费用制度的同时应当在诉讼费用部分中规定诉讼援助制度。而法律援助制度虽然与诉权 方案是:一是将财产保全制度改造为诉讼保全,增加行为保全制度,财产保全与行为保全分别对应大陆法系的假扣押与假处分制度。二是构建暂时性稳定法律状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58.html -
了解详情
参与到诉讼中来,更能使处分主义、辩论主义的优势真正得以体现,更能突出程序的公正性。 3.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益。在民事诉讼调解中,通过合理地行使释明权 的发生。为此,以实现审判权与处分权的平衡为基础,构建我国民事诉讼调解中的释明权制度势在必行。 (一)释明权合理行使的原则 1.探求当事人真意原则。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494.html -
了解详情
自认的话,那么,证明责任机制将失去其意义,案件就根本无须证明,当事人调查取证的动力也将逐渐丧失,因为当事人根本无须耗费大量人、财、物力去调查收集证据, 的沉默不语不构成谎言,是对其诉权的处分行为。况且,人民法院也难以判断当事人沉默不语的诉讼行为是否违背诚信原则。 三、民事诉讼中对当事人沉默权的限制 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87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