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根据法律政策的精神,以公平及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就当事人之间待证之事项,参酌其请求及主张,合理地分配举证责任{5}。具体地说:举证责任之分配原则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第5、6章.)等等。 [4]举证责任应特别注意区别于主张责任在采辩论主义的民事诉讼制度之前提下,主张责任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30.html -
了解详情
称阐明,它是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立法与学理上的用语。通常是指法院为了明确案件的事实关系与法律关系,就事实上以及法律上的有关事项向当事人发问,促使当事人及时、 ,这种法院在法律层面的释明被称为法律观点指出义务。[23]当法院欲适用当事人未注意之法的观点时,法官就附有如下一种义务,即应当向当事人开示这种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859.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证据制度 实现司法公正与高效的调查报告》. www.chinalawedu.com. 2004年12月7日访问 20、陈皋羽、周志刚.《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www.chinalawedu.com. 2004年12月7日访问 21、陈中晔.《论证明标准》. www.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24.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等事项的,则也不能不查。有些调查的事项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因此,笔者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 也应当在“延期审理”的预备庭或庭审中交由当事人质证认可。2.应当注意的是,该条款在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申请重新鉴定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94.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费用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人民享受法律保障的程度。我国民事诉讼费用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案件受理费;一是应由当事人负担的其他诉讼费用 当事人诉讼成本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应当引起立法机关的注意。今后,我们一方面应当通过进一步完善民诉立法或制定单独的“非讼事件法”以不断扩大非讼事件的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14.html -
了解详情
负有责任时,则被告作为第三方原告,可以向第三人送达传唤状和起诉状。但需注意的问题是,被告在送达本诉答辩状后10日内,对第三当事人提出诉状 引入诉讼制度的设计和运作中,注意了当事人各方权利的平等保护,以求实现攻击防御方法的平衡和诉讼公正。美国民事诉讼实行的是对抗制(AdversarySystem),其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05.html -
了解详情
了列举式规定,但除了概括性规定外,仅仅列出了三项事由。这三项发回重审事项虽然不需要从实体上再进行自由裁量,但还是与再审程序中因程序违法而引起的再审 二审法院发回重审以一次为限。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上述发回重审的改革建议在修改现行民事诉讼法时获得实施,我国民事诉讼发回重审仍然不容乐观。我们发现,法官基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3917.html -
了解详情
,并且不属于保密特权的任何资料(《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26条第2款);后者规定当事人为了准备主张或证明所必要的事项,可以向对方当事人提出书面照会,要求其 原因难以具体举证的难题,尤其是在双方举证能力严重失衡的现代型诉讼中更是如此。在具体设置上,应注意与证据交换、法院查证和证据保全等三项制度的融合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083.html -
了解详情
上述分析可知,就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而言,一般认为需具备以下要素:其一,诉讼的对象与范围由当事人决定,法院对当事人未请求的事项不得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 得到尊重,当事人的主导性逐渐在得到强化,当事人之间的合意也逐渐植入民事诉讼制度[10]。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的庭审改革并不是基于人们对于当事人主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54.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主体各层面的目的,但目的多元化可能因不同目的内在价值取向的冲突导致民事诉讼具体制度设计上的无所适从。诉讼法与实体法一个显著的不同在于:实体法条文可以个别 诉讼行为同样有规范意义,如管辖制度。管辖不仅是关于法院受理案件的分工协作事项的规定,同时也是当事人选择管辖法院,以及对法院管辖错误提出异议的规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0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