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法律的强制或禁止性规定,当然是违法。另外,在法治的环境中,一个客观上对他人造成侵害的职务行为,只要没有合法的根据,就可以认定是违法行为。 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倍。如果职务侵权造成受害人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支付医疗费以及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81.html -
了解详情
范围内,具有一定领导权和指挥权,可以命令、指使下属、下级国家工作人员作出一定的职务行为,为请托人办事,或者命令、指使下属、下级国家工作人员不作出本应 包括利用本人的实际职权。否则的话,就会放纵一些犯罪分子。?三、如何界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1979年颁行的《刑法》第185条与《补充规定》以及1997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31.html -
了解详情
同一行为主体: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具有股东身份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具体的职务行为是利用何种职务之便利的区分,在司法实践中有不同的理解和适用。主要有两 即总经理的身份,还是股东的身份,一审法院认为王某作为国有控股公司的总经理,利用职务受贿构成受贿罪,而二审法院认为,王某收受贿赂是利用国家工作人员即总经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81.html -
了解详情
利用职务犯罪可以构成贪污受贿罪,而对其实施领导的党支部人员反而不能对其职务行为承担刑事法律责任,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立法解释的表述是“村民委员会 对村经济组织的经营事项拥有事实上的管理和决策权,他们利用这种权力而进行的贿赂行为,如果不属于协助政府从事行政管理的范围,则能否认定属于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32.html -
了解详情
条规定的受贿罪在客观方面有所不同,但在实质上具有同一性,即都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这是分析间接受贿的基础前提。间接受贿,作为受贿的一种 条规定定罪处刑。综上,“制约”说和“制约影响”说均违背了立法愿意,不符合利用职务关系的实质。其次“身份面子”说与间接受贿的法律规定不符。《日本刑法》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52.html -
了解详情
非法收受财物的交换条件,即权钱交易的故意。因此,事前没有贿赂的约定,由于行为人正当行使职务行为在客观上对他人形成利益,为此受益人在事后向行为人交付财物表示感谢而行为人予以收受的所谓事后受财行为,由于行为人主观上虽有收受财物的故意但没有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交换而收取他人财物的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36.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国家公职人员不履行职责、不正确履行职责或者利用职权谋取不法利益,妨害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损害公众对于政府的信赖感,依法应受刑事处罚的 法律对策及治理[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 [6]王昌学。职务犯罪特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8]马郑刚。反腐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34.html -
了解详情
职务犯罪可以构成贪污受贿罪,而对其实施领导的党支部人员反而不能对其职务行为承担刑事法律责任,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立法解释的表述是“村民委员会 各级党委这些党组织属于刑法上所指的国家机关。同理,企业的党组织工作人员,除了党务行为以外,他们在从事企业事务管理时,一般而言应视同企业工作人员。因此,将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08.html -
了解详情
职务犯罪大肆泛滥的严酷现实面前,刑事惩罚功能显得捉襟见肘,司法机关面对一些新型的职务犯罪畏首畏尾、束手无策。其二,由于受“官官相护”、“官民有别”等封建意识的影响, 犯罪主体在无所顾忌、毫无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其罪责感荡然无存,也就较易实施其职务犯罪。 其次,职务行为的“合法”形式对其罪责感差产生影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22.html -
了解详情
填补侦查权主体多元化可能造成的盲区。 (一)剥离与诉讼监督无直接关联的职务犯罪侦查权 199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范围的规定》 将成为法官和检察官队伍中精英的主要人才资源。换句话说,律师作为司法工作者,其职务行为虽不属于公务,但与法官和检察官具有很大的接近度。从某种意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