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遇到当事人以行政机关出具的土地证、房产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等作为支持自己诉讼请求和抗辩理由的证据。如何对待行政机关出具的这些证书,应否对这些 以该具体行政登记行为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当民事诉讼与相关的行政诉讼并存时,应坚持行政诉讼优先原则,先行解决行政诉讼;当具体行政登记行为未经行政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01.html -
了解详情
职权主义还是采用当事人主义――有可能影响到举证责任问题,有的学者明确指出: 在行政诉讼中,原告承担的举证责任属于程序性的推进责任,还是实体性的说服责任其实 一个整体来考察,需要从若干在我国现阶段也许不被认可的理论前提――如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在本质上并无不同――出发,导入行政法上的请求权或者撤销请求权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057.html -
了解详情
,直接影响民事裁判的正确性。常见于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责任认定等行政行为。 第三,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相互交织不可分割,法律特别授权行政机关居间对发生在某一领域与行政管理密切相关的民事争议的处理权,只能通过行政程序或行政诉讼以及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处理,不再由民法调整。 它有别于其他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832.html -
了解详情
交叉案件时往往缺少统一的原则和尺度,有的先行政诉讼后民事诉讼,有的先民事诉讼后行政诉讼,有的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同时进行。可以预见,物权法的实施将使不动产民事 乙的房屋登记于自己名下并处分,对于此种行为的法律后果,应由甲来承担民事侵权责任。但登记机关登记错误或该登记而未登记造成当事人损害的,行政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782.html -
了解详情
情况下,被告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补充相关的证据。关于补充证据所应遵守的时限,《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第1条第2款规定:被告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观上不能控制的其他 在一、二审中都有举证权,故举证时限较为宽松。二、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的比较行政诉讼举证时限制度与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有很大不同:1、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280.html -
了解详情
申请行为,必须具有合法的根据,行政机关才有义务履行其职责,因此在行政诉讼程序中,原告也就有必要首先证明申请行为的合法性。(3)一并提起 722;[11]应松年。行政诉讼法学(修订本)[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53;[12]参见王向群。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比较研究[J].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06.html -
了解详情
举证”原则的“特别强调性的重申”,既照顾了我国国情和行政诉讼的特性,又注意了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在举证责任分配问题上的共性――并没有排除的情形的存在 郎《调查??处分??证明》第273-274页。 [44] 比如,刘善春??前揭《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论纲》第70页明确提出:“行政程序中的举证责任分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52.html -
了解详情
经验”。但是,遗憾的是学者们却拒绝行政诉讼中引进调解制度。有的学者认为“不以调解的方式结案”是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区别之一。[①] 而有一些学者则将 [⑧]此状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学者通常把原告撤诉的情形区分为“正常撤诉”与“非正常撤诉”。所谓“非正常撤诉”,其共同特点是原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并非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53.html -
了解详情
单设置另外的调解机构,既浪费人力资源,又没有任何必要。三是就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区别来看,行政诉讼和不平等主体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争议,是公权力与私 。 四、协调程序的终结 协调程序终结方式有四种:一是自然终结。也就是行政诉讼案件通过协调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并且和解协议得到了法院的认可后,原告人申请撤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40.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一样,采用不告不理的原则,要想启动行政诉讼程序,必须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但是起诉并非行政诉讼的开始环节,而仅仅是 损害当事人的诉权也减少了案件上诉被发回重审的情形。 三、严格按照行政诉讼的起诉条件进行审查,准确把握相关尺度。 立案庭对于当事人起诉的审查主要限于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8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