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述分析告诉我们,从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至今,虽然行政诉讼案件在总体数量上不多,行政审判在三大审判中始终处于较弱的地位, 行政作用的体现。在这种情况下,难免让行政相对人产生官官相护的看法。(四)行政诉讼实有功能、设计功能与应有功能出现偏差和错位首先,设计功能背离应有功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429.html -
了解详情
交叉现象,民事争议的解决取决于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同样,行政争议中经常涉及民事争议,出现行政诉讼案件的审判必须等待民事审判结果为依据的情况。虽然行政争议 此类问题的解决方式,已成为我们法律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正确处理好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交叉问题,对于化解社会矛盾,避免当事人缠诉,提高诉讼效率,维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686.html -
了解详情
为节约有限的司法资源,避免当事人在调解时的随意性,以增强其责任感,在行政诉讼案件的调解中,如果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法院审查认可后应当制作调解书, 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不得反悔。 7、确定调解结案为法定的结案方式。行政诉讼确立调解制度,应将调解结案作为法定的结案方式作出规定,赋予调解书与判决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122.html -
了解详情
共性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这个最佳的结合点就是调解存在的空间和余地。在行政诉讼调解中,人民法院居中主持,调解协议必须由其审查认可方可发生法律效力,若 未将调解制度纳入其中,结果导致我国大量的行政诉讼案件通过案外调解、协调处理等违法手段处理,一方面这与行政诉讼禁止调解的初衷背道而驰,另一方面法律被规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254.html -
了解详情
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纠正,不宜直接作出与其不一致的判决。 其次是职权法定原则,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应各司其职在法律规定的管辖 范围内行使不同性质的审判权,对某些 争议 的解决依赖于行政争议的解决。四是行政诉讼案件和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属于同一法院管辖。五是当事人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提出民事诉讼,即两个诉讼必须发生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324.html -
了解详情
作一些建议、协调工作,使各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从而解决行政争议。因此在行政诉讼中引入协调和解并不违反法律规定。 3、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使得行政主体能够 适用调解,人民法院也应尊重他们的选择。对因行政合同引起争议不服而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包括对行政机关缔结行政合同行为不服的;对行政机关行使合同履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94.html -
了解详情
中是否适用调解的问题,大多数学者持否定态度,笔者认为目前在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时,很多法院都采取和解的手段促成原告撤诉或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有效降低 ,当事人双方的矛盾并没有获得解决,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仍然处于失衡状态,即行政诉讼并没有实现其目的。这种无法反映当事人双方合意的非此即彼的纠纷解决机制显然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212.html -
了解详情
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点,努力促进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和谐。法院在审理行政诉讼案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的非诉讼方式(包括ADR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plea-barbaining诉辨交易等)处理的案件数量和比例大大高过判决结案。无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国家,都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963.html -
了解详情
存有争论,存在两种相反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旗帜鲜明的表明根据法律规定,行政诉讼案件不能和解。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代表国家行使政权的具体体现, 是创造和解的氛围,而非主导双方的和解过程。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这个规定可以分解为:人民法院不能行使像民事诉讼中的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960.html -
了解详情
30%以上,一些区县法院达到50%以上;2006年山东省各级法院共审理一审行政诉讼案件19924件,经和解,原告主动撤诉的9368件,和解撤诉率为47%; 可行的。 参考文献: [①]参见颜宏辉,曹贤信:《论如何构建我国行政诉讼和解制度》,载于《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5期 [②]参见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9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