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证明标准。 (一)内心确信:被追诉者拒不供述案件的证明标准 口供之必取是客观真实说(符合说)的重要理论支撑。在未来赋予被追诉者沉默权后,必然有 版,第402页。 [15]笔者曾对这一问题作过论述,请参见杨文革:《论刑事诉讼中的真实》,载《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第3期。 [16]参见肖源:《南京血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311.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具有排他性和唯一性。即是说,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要比一般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更为严格。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滥杀无辜,从而体现对生命权的 简介】 黄芳,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注释】 [1]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59页。 [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06.html -
了解详情
第九等是没有信息,对任何法律目的都不充分。[2]由此可见,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都要比民事诉讼的高得多。因此,被告人供述(或当事人陈述),作为自认 ,相反,如果被告人拒不认罪或者辩护人作无罪辩护的,则不适用简易程序。公诉案件的被告人对于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予以否认的,人民法院在审理时不应适用简易程序(《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03.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有一种观点认为,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应当比排除合理怀疑标准更高,应当是排除其他可能性。这种观点成立的前提是,在刑事诉讼中证明标准体系中,存在着比排除 是不是那么回事,还需查证。 {48}关于刑事证明标准的理性维度问题,参见笔者的另一篇研究论文论英美刑事证明标准的理性基础以盖然性思想演变为中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461.html -
了解详情
的不同程度相一致,主张设立二元甚至多元的证明标准。比如对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采取差别对待。在民事案件中,又依其性质的不同区分为普通民事案件和特殊 英美法系国家建立起多样化的证明标准制度。[5]然而遗憾的是,更多的学者还是囿于证明标准的合理性层面,并没有把这一问题在法律功能论的其他方面拓展开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21.html -
了解详情
的证明活动惟有达到相应的证明标准法庭才会判决被告人承担刑事责任;相反,被告人无须承担自证其罪的责任与义务,“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反而可以成为其一个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 312页。 6.王圣扬:《论诉讼证明标准的二元制》,《中国法学》1999年第3期,第136页。 7.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6.html -
了解详情
〕他在下文又明确说道:”根据上述对证明标准所作的界定,显然,现代的刑事诉讼法中并不存在具有可操作性的证明标准。‘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超越合理 标准。”〔37〕 诚然,再具体的证明标准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法官认定案件事实的“心证”,换言之,法官对证据的认定工作不可能完全由计算机代替。但是,现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82.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中设定刑事推定规范,[12]以降低控诉方对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从而达到严厉打击犯罪的目的。[13]比较该两种立法路径,笔者更赞同采取前一种。因为前者不仅迎合 的基础事实推导出另一未知事实(推定事实)存在的一种证明方法。(参见:张旭,张曙.也论刑事推定[j].法学评论,2009,(1):16-2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33.html -
了解详情
一原则既制约着定罪,也制约着量刑。但是,在当前的刑事司法实践中,无论是普通案件的量刑还是死刑案件的量刑,责任主义并没有得到重视和贯彻,近年来推行的量刑 一审程序为中心改革死刑程序;二是实现死刑案件二审程序和复核程序的分离及构建多元化的审理核准方式;三是对死刑案件的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适用更为严格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9326.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中设定刑事推定规范,[12]以降低控诉方对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从而达到严厉打击犯罪的目的。[13]比较该两种立法路径,笔者更赞同采取前一种。因为前者不仅迎合了 知的基础事实推导出另一未知事实(推定事实)存在的一种证明方法。(参见:张旭,张曙.也论刑事推定[J].法学评论,2009,(1):162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82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