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诈骗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三) 的盗窃行为。诈骗罪与盗窃罪相区别的关键在于:受骗者是否基于处分财产的认识错误而处分财产。正如日本学者指出:交付行为的有无,划定了诈骗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809.html -
了解详情
的,该欺骗行为是盗窃罪的间接正犯还是诈骗罪(三角诈骗),则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在受骗人(财产处分人,案例六中的管理人员)与被害人(章某)不 ,前提是受骗人具有处分(交付)被害人财产的权限或处于可以处分被害人财产的地位。换言之,盗窃罪的间接正犯与三角诈骗的关键区别在于:被骗人是否具有处分被害人财产的权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869.html -
了解详情
界限研究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与盗窃罪有一些相同之处,两罪都是财产犯罪,侵犯的客体 两罪的主观都必须出自直接故意,并都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所侵害的客体都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制度,两罪的最大区别在于客观方面的行为特征。抢夺罪的客观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20.html -
了解详情
公私财物的行为。它是使用秘密方法,在被害人没有处分财产的意思和行为的状况下获得他人财物。 (2)诈骗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 既遂,因为本法以保护合法权益为目的,既遂与未遂的区分到底是社会危害性的区别。就盗窃罪而言,其危害程度的大小不在于行为人是否控制了财物,而在于被害人是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9789.html -
了解详情
公私财物的行为。它是使用秘密方法,在被害人没有处分财产的意思和行为的状况下获得他人财物。 (2)诈骗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 既遂,因为本法以保护合法权益为目的,既遂与未遂的区分到底是社会危害性的区别。就盗窃罪而言,其危害程度的大小不在于行为人是否控制了财物,而在于被害人是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9531.html -
了解详情
七十,照例收赎。这就说明古代侵占罪与盗窃罪极易混淆,所以才处处比较区别。实践中侵占与盗窃相混淆者比比皆是,并经常遭到刑部的驳案。比如,孙麻三拐窃一 同一法益,事后的欺骗行为属于为了确保对同一被害人的侵占物而实施的不可罚的事后行为,故不宜认定为诈骗罪,也不应将侵占罪与诈骗罪实行并罚,而应仅认定为侵占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2717.html -
了解详情
,过失也可能实施这些行为。例如,误以为他人占有的财物是自己占有的财物而取走的,客观上也是盗窃行为,只不过缺乏盗窃罪的故意而已。再如,误以为女方已满14周岁 犯罪规定的法定刑完全相同。同样,在中国,诈骗罪与抢夺罪的行为样态不同,但法定刑并无区别。这充分说明,所谓的行为无价值,在这些犯罪中不对违法性起任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166.html -
了解详情
,过失也可能实施这些行为。例如,误以为他人占有的财物是自己占有的财物而取走的,客观上也是盗窃行为,只不过缺乏盗窃罪的故意而已。再如,误以为女方已满14周岁 犯罪规定的法定刑完全相同。同样,在中国,诈骗罪与抢夺罪的行为样态不同,但法定刑并无区别。这充分说明,所谓的行为无价值,在这些犯罪中不对违法性起任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46.html -
了解详情
最重的犯罪定罪处罚。当数罪法定刑无区别时,选择目的行为定罪处罚。就各金融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之间的想象竞合犯而言,如果撇开各种犯罪中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和 竞合犯,那么深入下去,所有职务侵占行为、贪污行为都可以被认为是职务侵占罪或者贪污罪与盗窃罪、诈骗罪等罪的想象竞合犯,而根据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15.html -
了解详情
最重的犯罪定罪处罚。当数罪法定刑无区别时,选择目的行为定罪处罚。就各金融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之间的想象竞合犯而言,如果撇开各种犯罪中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和 竞合犯,那么深入下去,所有职务侵占行为、贪污行为都可以被认为是职务侵占罪或者贪污罪与盗窃罪、诈骗罪等罪的想象竞合犯,而根据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1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