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部门大多是以立案庭为主要的办事机构,这为立案庭的全程监督提供了信息来源。但立案庭同时又是主要的业务部门,承担全院的审查立案工作和排期、送达工作及 信访量,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克服目前信访人员盲目投诉、反复投诉、多方投诉造成的巨大资源浪费和政治信任流失。 4、建立信访案件终结机制。目前,访而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090.html -
了解详情
后的两年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人民院再审立案的若干意见(试行)》第12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民事、行政案件的再审申请人或申诉人超过两年 提出再审申请或申诉的 的该项职能即可取消。对于民事诉讼中涉及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仍应赋予检察机关监督抗诉权。民事诉讼 虽属私法范畴,但一些民事诉讼往往涉及到国家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712.html -
了解详情
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是否需要立案侦查、批准逮捕、提起公诉、判处刑罚?这些处理,都与司法人员对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判断有关。但是,在广义上 刑事责任。而法人是事前从犯则是因为:法人的章程、内部监督制约和奖惩机制的设置不仅不能有效的预防其个体雇员的犯罪,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默许或鼓励了个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66.html -
了解详情
信访工作的意见》要求法院把调解作为处理民商事案件、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案件的优先选择。对必须进入司法程序的,要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努力做到案结事 能力与技巧,又实现了人民调解与立案调解的衔接与互动。这为法院调解方式的多元化提供了依据。探索多种方式的调解机制,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应成为人民法院每一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399.html -
了解详情
人利益,同时也是对职权因素有力制约。对瑕疵诉讼调解结果的救济从审判组织的角度看,实际上是对职权因素的一种事后监督机制,存在契约化、判决化和独立的三种救济方式 年9月。 [13] 钟俊芳、严晓英:《民事诉讼调解本质论》,载《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7期(中)。 [14] 王伟东、郭诩:《浅析既判力理论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351.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通过缓刑适用相关权力重新配置、矫正方案执行与监督机制的设计,对罪错儿童父母及其社会关系、社区、志愿者等资源的重新整合,使得罪错儿童在适用缓刑时吸收一些 对罪错儿童父母进行过一些调查,发现罪错儿童失足与监护缺乏有密切的关系。犯罪学中的社会生态学理论认为,人们通常生活在家庭、学校、邻里等群体之中,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568.html -
了解详情
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这里虽然只解决了在决定立案阶段的管辖问题,但它为我们解决在侦查阶段发现管辖不当问题提供了思路,即:发现 予以明确认定,完全符合从严治吏的刑事政策思想,也符合刑法的定罪原则。其次,就后者而言,对犯罪的实际处罚,又必须与其所呈现的社会危害程度相适应,同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258.html -
了解详情
、滥用职权等。(7)行政领导干预执行,滥用权利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8)其它需要监督的违法行为。(三)确定启动程序。检察机关对于不服人民法院已经进入 的学习,而民商法和行政法理论博大精深,涉及面广泛,法律关系复杂,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非一朝一夕可以掌握和理解透彻。这一切都需要检察人员改变轻视民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720.html -
了解详情
。目前,检察机关的监督措施往往是提出检察建议或纠正违法意见书,这对公安机关的实际约束力显然不够。《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了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权,但检察院依法 大多因无明显证据证明或因时过境迁、取证困难而难以查实,不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犯。第三,现行检警关系导致公诉质量降低,影响公诉成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973.html -
了解详情
等严重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涉嫌犯罪的行为,可以进行初查和立案侦查,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三、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工作机制 (一)民事执行申诉案件的 监督;如果上级检察院认为下级检察院的监督不当,可以责令下级检察院撤回监督文书。(3)提请人大监督机制。如果法 院拒绝接受监督或者拒绝反馈,必要时,可以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57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