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没有规定什么是非法证据的具体标准、由谁来承担非法收集证据的举证责任,以及刑事司法面临着极大的惩处犯罪的压力等原因,因而这种规则在司法中并 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138页。 [⑤] 陈卫东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3页。 [⑥] (美)华尔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53.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和司法解释为基础,研究其对策,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关键词] 医疗侵权纠纷诉讼 司法权让渡与医学鉴定越权 成因、危害性及对策 初探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的医疗侵权 法官存在认识误区。1、对病历资料的证据意义认识不足,对医疗机构的举证责任、举证义务认识不清,过分强调了医疗机构的部门特权。司法实践中,许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039.html -
了解详情
。” 以试图通过这一规定为律师设定更为广泛的调查取证权利,但这显然带有《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关于律师调查取证权利的痕迹。且这一目的在实践中 ,不考虑我国地区差异大、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国情,完全依赖当事人履行举证责任,势必会导致诉讼双方攻击和防御机会的失衡,其结果很可能导致“证据真实”与“客观真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48.html -
了解详情
这一原则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在各国的刑事诉讼法中有充分的体现。例如,对于疑罪,应按有利被告的原则处理;控诉方承担举证责任,反对犯罪嫌疑人、 看,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在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当前我国恶性刑事案件的发案率呈现逐年上升、居高不下的之势,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42.html -
了解详情
,又受理论体系中绝对职权主义的影响,在理论认知上完全误解了举证责任的真 实内涵,传统民事诉讼理论对法院独立收集和提出证据的合理性的论证,反而使真正意义 的落后和缺乏生气。在同为程序法的领域里,刑事诉讼理论 界早已对诉讼结构、诉讼模式、诉讼价值等等刑事诉讼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探讨,而民事 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37.html -
了解详情
审理一起借款案件的被告,在诉讼中提出受胁迫出具借条的抗辩事实,但未能提供相关证据,故莫法官依据证据规则,以被告负有举证责任而举证不能为由,裁判被告败诉。 ,在审判实践中,也发生过在法院自焚、自炸等事件,而这次是人民检察院作为刑事案件起诉“莫兆军法官”,继而发生了检察院的抗诉,才产生了巨大影响。“莫兆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3.html -
了解详情
不应免除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不过应允许这些判决作为证据材料使用。最近,有学者在《民事诉讼证据法》(建议稿)中,提出对已为人民法院终审刑事裁判所肯定的 在庭审中改变证明对象的。如此以来,往往形成“证据突袭”对方措手不及的局面,违反了诉讼公正理念。对于证明对象可否改变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分别视之。如果开庭时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68.html -
了解详情
精神,而衡量环境民主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公众的参与,当然包括参与解决环境公害案件诉讼程序。因而我们要把环境民事公益诉权留给公众,把涉及间接利害关系人的公益诉权 诉讼中的起诉人,即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起诉人相当于刑事诉讼中的“公诉人”。(四)环境公益诉讼中其它特殊制度设定第一,举证责任的问题。按照一般环境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48.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是预置在实体法之中的,在逻辑上是先于具体的诉讼的,而传统的举证责任的转移则是存在于具体的诉讼之中的)。八十年代学者们开始提出应将举证责任 恢复整体的秩序而是要恢复当事人之间的“和平”,在这一点上民事诉讼显著不同于刑事诉讼。当然,我们强调现代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自我归责功能决不是要将完全免除裁判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85.html -
了解详情
正义,在笔者看来,更为可能的情形是相反。证明标准过高将会使双方当事人的举证都难以使法官形成心证(这里是就总体而言的,因为在某些案件中法官难以形成 低证明标准所可能带来的弊端,又明确的区分于刑事诉讼的高标准,从而保证了“事实真伪不明”情形的合理认定和证明责任作用范围的适当性。对于“高度概然性”的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