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再审的法律机制,是法制建设的一大突破,标志着我国民事诉讼立法的历史性前进,为传统审判监督程序的更新改造提供了良机。已经确定的终局判决具有形式上的确定力和 案件未公开审理。1999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的规定》中已将其作为再审的理由,应在立法中明确。(6)参与该案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9.html -
了解详情
,有的突袭行为正可加速结案,以此认为我国民事诉讼宜以证据随时提出主义为主,适时提出主义为辅。不断涌动改革大潮的审判机关在审判方式改革过程中,勇敢地迈出了一 长的时限,机械地操作只会造成当事人对诉讼的懈怠。现实的做法是建立“举证完毕确认书制度”,具体为:在答辩期满后安排进行证据交换,交换结束后引导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9.html -
了解详情
公开是国际上通行的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实行司法公开,即便于社会监督,又便于群众参与,有利于司法公正。英国著名法学家边沁特别强调公开审判的监督意义,他 很不慎重,不利于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这些现象的产生,除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中存在严重轻视程序的规定以外,几千年的“重人治轻法治”思想和长期以来计划经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37.html -
了解详情
《宪法》第129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和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4条“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之规定,就十分明确地 的制度持有异议或否定态度,认为这一制度是违反或破坏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平等和处分等诸多民事诉讼的法定原则,甚至认为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尤其是对一案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7.html -
了解详情
合议庭独立行使审判权,更不是指独任审判员独立审判,并且还认为这是我国审判制度区别于西方国家的法官独立审判制度的一个特点。我们认为,这种解释事实上是在 ,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397—398页。 [40] 转引自方流芳:《民事诉讼收费考》,载《人大法律评论》2000年卷第一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98.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改革的主要目标。关于当庭裁判,国外的诉讼法中也有许多相关的规定。例如在民事诉讼的当庭裁判方面,与我国同属大陆法系的法国、德国、俄罗斯在其民诉 )制度保障。为了保证当庭裁判有条不紊地进行,东营中院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先后制定了《进一步落实审判公开制度的实施意见》、《规范和完善合议制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076.html -
了解详情
实施的一系列准备行为,是实施裁判行为的前提,是民事诉讼的主要内容之一。审理行为基本上贯穿于审判活动的全过程。依审理行为的不同内容和性质又可分为三个方面 家里是完全没有发生纠纷和诉讼的机会的,而且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那里的诉讼人受到极粗鲁的对待。”[2]以当事人为程序主体的诉讼制度,审判行为较之前一种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598.html -
了解详情
判断证据和适用法律方面充分的公开自己的自由心证。即法官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应当尊重当事人的程序权利,给当事人充分的陈述机会,不得实施突袭的审判。在当事人辩论终结前 自己的所知事实,而且应当出庭作证。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还很不完善,甚至存在明显的法律漏洞。如对证人不出庭将作如何处理没有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260.html -
了解详情
各种资源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有效地解决当前我国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贯彻《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仲裁法》《行政 的现象,真正使法律规定的各项审判制度和诉讼制度实现。 吸纳当事人主义的合理因素。“没有这种对抗辩论的方式就没有公正的审判,这已经成为司法者今天所必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02.html -
了解详情
设施的不足,成为公民了解司法、监督司法的主要途径。我国79年刑事诉讼法便把审判公开作为一项重要的诉讼原则,但实际执行情况却不能令人满意,法院以各种理由 才开始得到改变。1998年4月在全国法院整顿工作座谈会上,最高法院院长肖扬强调要把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开审判制度落实,各类案件除法律另有规定不予公开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6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