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当事人对交付陪审团进行事实认定的案件,在审判程序的最后阶段,因争议事实真伪不明而承担的诉讼上不利益。对于前者意义上的“Burden of proof”, 明确了“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知识产权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内容是:主张权利的当事人,应对权利存在的法律要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62.html -
了解详情
时,检察机关仅以协助起诉人身份提出诉讼,其所起的作用仅限于启动民事审判程序。此时可以说检察机关充当的是程序上的原告,而非实体上的原告; 对这些生效的法律文书的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督。人民法院行使的审判权,不仅包括人民法院解决民事纠纷的权力,还应该包括调查权、执行权等一系列与纠纷解决这个主体性权力相关联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460.html -
了解详情
整个询问证人过程的第三阶段,被称为再询问(re—examinatian)。实际上,从程序设置的规则本意而言,主询问与反询问是相对的。因此,再主询问发生 由书记员宣读,双方当事人可以质询。”可见,民事诉讼法典第70条有关证人出庭作证的义务性规定似同“空文”。证人“确有困难”成为审判实践中的常态现汝,而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62.html -
了解详情
中立地位。加拿大司法委员会1998年制定的《司法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6条也规定“法官审判案件时必须是公正的,而且应当表现出是公正的10”,也就是说,法官不仅要 上,在公正的前提下提高审判效率。 五、强化程序公开制度,提高诉讼透明度,完善程序公正的监督机制 程序公开制度是指民事诉讼程序的每一阶段和步骤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08.html -
了解详情
审理及定性将会面临很大困难。因此,需要对该存单纠纷的民事案件适用诉讼中止的民事诉讼程序,待刑事案件查明以后,人民法院再行恢复审理。对存单纠纷案件适用 的变动而使善意权利人的合法债权落空。因此,有必要对存纠纷案件审判过程中适用诉讼中止程序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制定明确的适用或解除条件,以利当事人合法权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389.html -
了解详情
本质所决定,民事诉讼立法应当在程序构造设计上为双方实施诉讼行为提供充分、平等的诉求和抗辩机会,以此保障双方在诉讼中的均衡对抗。只有法官在审判上恪守 逃避败诉的立法漏洞。笔者认为,人民法院在决定是否准许原告撤诉的问题上,应当根据诉讼阶段的不同酌情考虑被告的意见。在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前原告申请撤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95.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仅是当事人履行举证责任的一种外在表现,证明案件事实才是最终目的。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公开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当事人仅仅提供 之否定的过程。综上所述,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及转换的理念尚未完全制度化,现实审判实践中,对举证责任分配研究往往重实体事实忽视程序事实,解决的根本途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40.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民法院。有的专家把案件纠纷的当事人称为“冲突主体”,把行使审判权的法院称为“审判主体”。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是对等的,原告有起诉权,被告有 代表人诉讼制度的规定难免简约了一些。5.关于第三人参诉问题民事诉讼中,每一个诉讼程序除了必须有原告、被告双方当事人以外,在特定情况下,还有第三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30.html -
了解详情
的民事案件,法院不得受理和审判的诉讼原则。是现代法院审理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一项公认的基本原则。“不告不理”原则在民事诉讼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也可以起诉后申请撤诉。当事人处分行为直接关系到民事诉讼程序能否开始:1、当事人起诉引起第一审程序。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起诉必须有合法的原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7.html -
了解详情
和冲突方式为其提供了存在的合理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结果使1991年民事诉讼法的重大修改成为必然,但是,那次修改毕竟是在“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背景下 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民事诉讼审判方式也必然要求给予主体在诉讼中平等、充分的发言机会,公平、迅捷地展开诉讼竞争,在设计诉讼程序时,既防法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9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