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诉的结局。鉴于证明权的特殊重要性,在德国它会被看作是一个与宪法所保障的基本权相关的问题,被法院采取证据失权措施的当事人可以向宪法法院提起诉讼。我国也有 出版社2008年版,第472页。 [8]在德国、日本,民事诉讼法对既判力的客观范围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即既判力原则上仅限于判决主文所做的判断,对事实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531.html -
了解详情
、杨建华修订:《民事诉讼法释义》,台湾三民书局1987年版,第218页。 [11]参见王亚新:《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 该文中,作者使用的是标的恒定原则,实际上,标的恒定原则应被包含于争议恒定原则之中。 [24]参见常怡主编:《比较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965.html -
了解详情
,更无法行使其民事权利。民法上的平等、反诉、过错责任等制度和原则想在刑事法庭上实行基本不可能。抗辩式实行起来异常艰难,固然有制度配套不健全的原因 的,可以在刑事案件终结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第八十一条人民法院民事判决或调解的赔偿数额应扣除刑事判决的赔偿数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817.html -
了解详情
本文意欲就此问题略抒己见,以求教于方家。 一、原告就被告原则的立法价值基础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第22条至第31条的规定 ,比如重视从保障公正审判的角度来研究,将公正审判的保障作为确定管辖的一项基本原则。{9}即使是从权利型的角度研究,也大多只是从便利当事人诉讼的角度出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551.html -
了解详情
是保障公民接近司法最基本的途径。如果当事人的起诉权受到不合理的限制,则当事人应当享有的合法权益就很难得到有效的保护。但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 要排难解纷。民事诉讼法学者陈刚、翁晓斌在《论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中指出:现代国家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就在于解决民事权益纠纷。法治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强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391.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定。之后,1991年4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确定了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原则,并没有对举证责任倒置问题进行规定。但是此后, 称为法律要件事实,是指由实体法规范规定的作为产生、变更或消灭特定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基本要素的事实,他是与间接事实和辅助事实相对应的。依照我国民法理论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344.html -
了解详情
解释之嫌。而且根据2003年司法解释的规定对口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诉讼请求、事实及理由予以准确记录,将相关证据予以登记。如此 区别。 (四)开庭次数限制的比较 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在第四百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对于简易诉讼程序,法院应以一次期日辩论终结为原则。这样的规定在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381.html -
了解详情
中引起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后果。 (一)损害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人民法院适用法律调整民事关系的全部审判活动成果,集中体现于裁判文书之中。一般来说,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经 。 再次,民事诉讼法第7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它是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但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168.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的诉讼权利。 谁主张谁举证,这是《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的广为人知的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说举证是民事诉讼原告的法定义务,就是源自该条法律 调查取证,不但要经过被调查者的同意,还要首先经过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许可。尽管如此,民事、行政诉讼中代理律师所具备的调查取证的权利,只要不与刑事诉讼法律相违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637.html -
了解详情
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像前面提到过的诚实信用、保护弱者等等这样一些法律基本原则,在纠纷可诉性范围的判断上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事实上,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54.{2}高桥宏志.林剑锋译.民事诉讼法制度与理论的深层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85.{3}龙宗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47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