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置 一、对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的反思 198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该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首次对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 取证、依个人经验判断等途径最终形成自由心证。如果最终由法官自由心证认定该待证事实的存在,那么负有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便不必承担败诉的不利后果。 (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568.html -
了解详情
现行立法及司法解释中均有体现。民事诉讼法第67条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 它规定了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条款,这样易导致另一方当事人不得提出异议或反证的错误认识或实际做法,所以应当进行修改。值得欣慰的是,2001年12月6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345.html -
了解详情
学者阿梅隆(Amelung)予以发展和革新的双层结构的全面无效说,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 全面无效说的传统观点及其缺陷 为了确定同意是否有效,早期的一些德国法院使用了 的原则,也即在刑法和民事诉讼法上为了解决法益损害的归责问题而被发展起来的一些原则。对蓄意、疏忽、无责任的错误的归类,还有对主观责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517.html -
了解详情
三种学说: 1、是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行为说。其认为:民事诉讼中的执行,是指人民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义务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 不论属于程序性的救济还是实体性的救济都是法院基于当事人或案外人的申请在对事实进行审理的基础上作出的裁判,对被执行人违反执行命令的制裁也必须是在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03.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是二审人民法院作出裁判的重要法律依据。其中第三项规定: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 民事诉讼中以证据的高度盖然性作为证明标准。从诉讼证明的角度分析,在穷尽一切证据方法或证明手段后,对于待证事实的真伪程度的证明将出现三种结果:其一是证据确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663.html -
了解详情
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7:70. [1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2: 391. [14]勒斯克. 美国民事诉讼法[M].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7: 7. [15]谷口安平. 程序的正义与诉讼[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1. [1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306.html -
了解详情
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7:70. [1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2: 391. [14]勒斯克. 美国民事诉讼法[M].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7: 7. [15]谷口安平. 程序的正义与诉讼[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1.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700.html -
了解详情
学者阿梅隆(Amelung)予以发展和革新的双层结构的全面无效说,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 全面无效说的传统观点及其缺陷 为了确定同意是否有效,早期的一些德国法院使用了 的原则,也即在刑法和民事诉讼法上为了解决法益损害的归责问题而被发展起来的一些原则。对蓄意、疏忽、无责任的错误的归类,还有对主观责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410.html -
了解详情
其仅凭感情因素而作出不恰当的决定;第五,某些证据材料具有不确定性,存在给事实认定带来错误的危险。此外,还有一些诸如公共政策方面的因素而将某些证据材料排除在外: 法官任意裁决的权力过大。 长期以来,我国的诉讼中事实上以真实性来取代合法性,如《民事诉讼法》的第64条第3款,第65条第2款,第69条等之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2.html -
了解详情
被诉的收审行为改为逮捕或刑事拘留,法院能否继续审理此案?行政诉讼法关于二次传唤的规定与民事诉讼法不一致,也有必要修改。对不作为案件,法院应判决作为的 职权、程序违法、无权限,适用法律错误的特征表象应做深入探讨。4.行政主体理论需发展。行政诉讼中被告种类繁杂,形式多样,给法院认定其主体资格带来较大的困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4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