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问题,所以仍然属于程序性质,如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等。 3 民事制裁行为。民事制裁行为是人民法院依照民事法律规定,对在民事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人依法采取民事处罚 的可预测性。这种显而易见是立足于一般价值观念(社会良知)、宪法原则和诉讼法上的,而绝非私人交情、权力效应、经济效益驱动等法制外因素。 以上三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620.html -
了解详情
的庭审工作、依法选择审判方式、依法保障庭审中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等内容。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只有在审判人员应回避而没有回避、未经传票传唤即缺席判决 适用缺乏检察监督机制,而只由人民法院自身机制来自我监督。如妨害民事诉讼行为强制措施的适用,财产保全、先予执行措施的适用等。其二,大多审判过程不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12.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不能及时获得救济,这完全可以通过申请先于执行或财产保全的方式得以实现。复次,对于行政行为与民事争议是基于同一事实基础发生的关联案件,民庭与行政庭 有效的保护途径,也有利于法院正确适当受理案件,预防权限冲突现象的发生。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13条至119条仅规定法院审前程序主要进行以下五项准备活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026.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与侦查、起诉工作发生冲突。其三,为防止环境污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赔偿责任,可借鉴民事诉讼财产保全制度的作法,赋予环境污染被害人申请先行扣押被告人有关 和不足;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和办法,即完善环境污染被害人救济的诉讼法和实体法;阐释了加强该方面立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在我国环境污染被害人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143.html -
了解详情
场合便无 权利可言。而司法程序的启动又以当事人诉权的行使为条件,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当事人行使诉权的条件之一是受到不法行为的直接侵害。从某种 消费者本人在掂量过诉讼成本和诉求利益之后不得不自认倒霉、息事宁人;在垄断行业侵害人身财产权利纠纷中,当事人更是因侵害人的势力强大而忍气吞 声,即使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513.html -
了解详情
不具有相应的程序选择权,致使产生冲突,而民事诉讼法是独立的民事诉讼,体现了民事主体平等之原则,因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存在着失调。 1、从诉讼主体上 举证。 4、从对被害人权益保护措施上看,民诉法规定了财产保全,评估等一系列措施,而附带民事诉讼却不适用上述措施,而独创了赔偿时考虑被告人的赔偿能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703.html -
了解详情
作出的财产保全的裁定、追加当事人的裁定、采取民事强制措施作出的裁定、管辖异议的裁定均不能提出抗诉。 2、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受到程序性限制。民事诉讼法将 的诉讼请求是否成立,能否被人民法院采纳,从而成为人民法院裁判文书主文的内容。民事抗诉再审案件,由于检察机关的介入,使得诉讼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为保证案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261.html -
了解详情
。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在许多方面贯彻了处分原则,但同时当事人的处分权又受到一定的限制:诸如当事人撤诉许可、移送执行、法院依职权裁定采取财产保全、超 诉讼中个人的任意处分受到限制,国家干预逐步加强,法院的诉讼指挥权日益扩大。民事诉讼随之发生重大演变,由绝对的当事人进行主义到加强国家干预。譬如在1950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045.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程序尤其是大量的行政实体法难以熟练掌握,导致审判权没有充分的得到延伸。 《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七条把诉讼参加人扩大到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 的实现与相关行政机关有关,必须将相关行政机关列为民事案件中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或者放弃了通过财产保全、告知等方法通知相关行政机关的权利,最终导致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957.html -
了解详情
查封、扣押和冻结是金钱请求权执行案件中首先要采取的保全性执行措施。本文拟结合相关规定就查封、扣押,冻结财产权属的判断标准,查封、扣押和冻结财产的 和可操作性。(五)查封、扣押后通知与告知。对被执行人来说,其财产被查封、扣押后,人民法院应按民事诉讼法规定立即作出责令其限期履行法定义务的通知。笔者认为,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89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