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惩戒、报复功能?笔者认为,这样的担心实属多余。从刑事审判的规律来看,一大部分刑事案件的在案证据完全可以脱离被告人的口供来定案,比如杀人、抢劫、强奸 节事实,公诉机关不再需要依赖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这一传统证明标准予以证成。三是适用对象的明晰。既然任何人不得被证实有罪,证人如果指证别人时有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0800.html -
了解详情
的技巧和能力。 同时,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延续了现行刑事诉讼法对证明标准一元性的规定,即提起公诉和作出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都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检察 的改革方案》[J],《法学》2011年第11期。 [11]参见顾永忠:《试论辩护律师的阅卷权》[C],载《诉讼法论丛》1998年第1卷;许兰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912.html -
了解详情
作扩大解释,应以贪污贿赂和恐怖活动两类犯罪为主。[14]另外,没收程序作为一类特别程序,只有在刑事案件正常立案后,在发生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或死亡的特别 被害人的以外,应当裁定予以没收。这里的查证表明,判决前财产没收程序中的证明标准应与新《刑事诉讼法》第53条中证据确实、充分保持一致。这既是我国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761.html -
了解详情
上采取了不同的判定标准。 (三)学界对控制下交付案件停止形态认定的争议 关于这一问题,理论界也同样存在不同看法。持控制下交付未遂论的学者指出,贩卖 要素,不需要对于危险是否存在进行判断。[19]按照以上观点,在刑事诉讼中,抽象的危险并非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对于贩卖毒品行为而言,毒品由贩卖者转手给购买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4019.html -
了解详情
上采取了不同的判定标准。 (三)学界对控制下交付案件停止形态认定的争议 关于这一问题,理论界也同样存在不同看法。持控制下交付未遂论的学者指出,贩卖 要素,不需要对于危险是否存在进行判断。[19]按照以上观点,在刑事诉讼中,抽象的危险并非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对于贩卖毒品行为而言,毒品由贩卖者转手给购买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4009.html -
了解详情
不是补强证据,而是补助证据。依据证据能否对案件主要事实起主要的证明作用和一方对另一方有担保依赖关系为标准,可以把某些证据分为主证据和补强证据。 中被逐渐运用,司法实践中基本形成了以笔录为主、录像为辅的口供记录方式。{11}但是,要求所有刑事案件的侦查讯问都实行全程录音录像,似乎还不够现实。建立全程同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7610.html -
了解详情
,纠正当前证据法研究过于注重证据规则(刑事证据法学界)与抽象证明责任(民事证据法学界)的偏颇,尽量吸收与借鉴他国证据法学研究的新成果。从本土实践中提出更具可接受性 的,只有在同一时期同类案件证明活动的比较中才能说某个案件的证明是否达到了标准或尚属真伪不明(如果以今天的眼光去看古代的裁判,那么,很多铁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786.html -
了解详情
,属于超个人法益,只要行为呈现法定危险时予以干预,而不需等到实际危害结果的出现,且避免了因果关系的证明。对应于控方技术力量、执法经验薄弱的现状 与法律》2006年第4期。 [12]《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35条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案(刑法第18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5819.html -
了解详情
,属于超个人法益,只要行为呈现法定危险时予以干预,而不需等到实际危害结果的出现,且避免了因果关系的证明。对应于控方技术力量、执法经验薄弱的现状 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4期。 ⑿《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35条[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案(刑法第18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5805.html -
了解详情
And The Limits of Due Process [J].South California Law Review, 1992,66:289. {4}丁永龄,曹晓云.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社会调查之发展[J].青少年犯罪研究,1999,(5). {5}马克昌.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M].北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00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