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思想不肆无忌惮呢?在这个时候,即使司法犯罪化论者也认为:在司法上的犯罪化成为主流趋势的时代,司法机关同时应避免重刑主义,应当积极地推进刑罚的轻缓 结果危险性的观点存在着以下问题: 首先,刑法中的因果关系都是行为所产生的直接结果(偶然因果例外),不考量直接危险或危害将会使行为与结果脱节,造成因果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65.html -
了解详情
是监督过失罪与玩忽职守罪在其他方面差别之滥觞。 其次,因果关系的区别。监督过失罪中的因果关系属于多因一果,其在判断方式上与玩忽职守罪有所不同。从形式上看 实现了,那么,监督过失罪中的因果关系也就最终得以形成。 再次,注意义务的不同。过失犯罪都是对一定注意义务的违反的行为。从我国《刑法》第15条关于过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47.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的伦理化。 (四)行为无价值论导致违法与责任相混淆,导致具体问题认识上的偏差 刑法理论上有主观的违法性论和客观的违法性论的对立,在违法是客观的,责任是 方式根本没有考虑人不是神,在违法性判断上从因果关系进行限定变得不可能;不法根本不可能限定在作为人具有预测和回避可能的范围内;X制造某物半年后被Y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683.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的伦理化。 (四)行为无价值论导致违法与责任相混淆,导致具体问题认识上的偏差 刑法理论上有主观的违法性论和客观的违法性论的对立,在违法是客观的,责任是 方式根本没有考虑人不是神,在违法性判断上从因果关系进行限定变得不可能;不法根本不可能限定在作为人具有预测和回避可能的范围内;X制造某物半年后被Y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682.html -
了解详情
可能性大小。可以毫不过分地说, 实证犯罪学的兴起做出了未为人们充分注意的刑事法学方法论上的重大贡献, 因为其将犯罪学方法带到刑法学中来, 即将事实学方法与规范学方法 犯罪和刑罚从内中要素或其本体侧面的均衡对应中走出来的整体上的等质等量或质量对等。正如有人说: 罪刑之间的因果关系应当是罪与刑两个量化系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171.html -
了解详情
以便于进一步研究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刑法学中犯罪构成意义上的结果应统一称为危害结果(尽管《刑法》第24条称为犯罪结果)。 的含义即为必要条件,必要要件引申开来即成为必要必要条件。 [1]冯亚东.理性主义与刑法模式[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71-176. [2]赵秉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16.html -
了解详情
而我国的犯罪构成又被认为是形式和实质的统一,若按这种逻辑,似乎我国刑法理论上的实行行为是一个形式兼实质的概念。但由于多数学者在概念中并没有对 的故意,一旦承认了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甲故意杀人罪的责任将会被肯定。[11]其实,该案中行为人不应当承担故意杀人罪刑事责任的根本原因并非在于行为和结果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046.html -
了解详情
活动。是一个由于人的主观意思活动而导致身体外在举止动作的因果历程,至于意思内容则非所问。 因果行为论虽然描述了行为的本体物理特性,但却把 论 有鉴于此,几乎在目的行为论产生的同时,李斯特(Von Liszt)的高徒修密特(E. Schmidt)提出了社会行为论,认为刑法上的行为是人的意志所支配或可支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882.html -
了解详情
李某并没有指使。我认为,从犯罪构成的角度出发,后一种观点是正确的。交通违章行为有的与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因果关系,如超速行驶、安全机件失灵,有的违章行为 为间接故意)。肇事人将他人撞伤,这一行为导致产生救助被害人的法律责任,因逃跑而不履行此义务便构成了刑法上的不作为;逃跑时由于逃避法律追究心切而置被害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32.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何谓脱离行为?笔者认为,应以是否切断脱离者已经实施的加功行为与此后其他共犯者的行为或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为原则。只有切断了与此后其他共犯者的行为或 关系,从而也不对其承担共犯责任。 对于脱离者脱离前的行为,从司法实践与有关国家的刑法规定来看,一般也是免予处罚的。这有理论上的依据和刑事政策上的考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20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