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罗某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宣告林某某、温某某、刘某某、雷某某、冯某某、严某某、谢某某不负刑事责任,并 防碰功能挡板,应当充分注意未成年人危险举动予以及时劝阻防范,以有效避免此类未成年人伤害事件再次发生。 法院裁判充分考虑未成年人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身心特点,详细阐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9272.html -
了解详情
年版,第261264页。 ⑷最高人民法院2005年6月8日《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行为人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未 故意杀人的,应当分别以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而2003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关于相对责任年龄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范围有关问题的答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304.html -
了解详情
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 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 8.关于惩治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罪的决定 9.关于惩治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犯罪的补充规定 10.关于惩治劫持航空器犯罪分子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6458.html -
了解详情
由此可以推论,教唆犯、从犯并不是因为正犯的行为与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才对结果承担刑事责任,而是由于自己的行为与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从而表现出一定恶性,才受刑事处罚 犯罪共同说,A、B 二人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共同正犯。此时,即便无法查明是谁的行为惹起了结果,也应根据“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共犯归责原理,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030.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论处。但是,这与本文的上述观点并不冲突。对于盗窃、诈骗、抢夺未遂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只是司法实践限制处罚范围的一种做法,并不意味着盗窃、诈骗、抢夺未遂不属于 便报案。对安某三人的行为是认定为一个事后抢劫罪,还是认定为诈骗罪和故意伤害罪并数罪并罚,存在争议。问题的关键在于,窝藏赃物中的赃物与先前所取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3693.html -
了解详情
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00.html -
了解详情
发生,打击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应该以故意伤害罪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⑴ 第二,过失致人死亡罪。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被告人虽然打击被害人 由行为人对被害人亲属进行经济赔偿或补偿。 注释与参考文献 ⑴参见最高人民法院主编:《刑事审判参考》,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6页。 ⑵参见王涛、杨梅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45.html -
了解详情
致人重伤、死亡后果的,都应负刑事责任。而不是指只有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才负刑事责任,绑架撕票的,不负刑事责任。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已满 明的犯罪解释到1979 年《刑法》第14条第2 款规定的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中去。例如,1984 年11 月14 日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发布的《关于已满十四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29.html -
了解详情
为及其结果作为自己完成犯罪的手段加以利用,过于已经发生的事实不应成为让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利用先行为人造成被害人受重伤的状态共同夺取财物的,后行为成立的 杀人罪定罪处罚的规定,由于只有甲一人对伤害结果承担责任,故只有甲一人按照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乙单独以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 (六)犯罪既遂后实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61.html -
了解详情
,既然肯定成立故意伤害罪基本犯的共同正犯,在死亡结果不能查清由谁的行为导致时,也同样能够肯定双方均应负故意伤害(致死)罪的刑事责任。不难明白 我国更是如此,众所周知,我国1997年全面修订刑法典时将数以百计的原属行政法规等非刑事法规中所规定的行为,未加认真整理就全部纳入刑法典,使得1997年的刑法修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7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