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平等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公正才是目的。同样的道理,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并非当然违反当事人平等原则,检察监督的对象是法院的审判行为,而不是当事人的行为, 经济的政策,这一政策定位于民事诉讼上,就是体现民事权利由当事人自由处分、国家不加干预的理念。1806年法国民事诉讼法典第1条就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81.html -
了解详情
促进当事人自觉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有利于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调解有利于彻底解决纠纷和提高办事效率。如果通过调解解决了 相矛盾,违反了民事权利合法自由处分原则。[1]《民事诉讼法》第13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它肯定了当事人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854.html -
了解详情
等,使审判失去公正。? 二、调审分离是法院调解改革的方向 法院调解是个人处分原则和国家干预原则结合运用的产物,从以往的审判实践看,它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消除调解代替审判的现象,落实自愿与合法调解原则,就必须对现行调审不分的民事诉讼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将调解从审判程序中分离出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77.html -
了解详情
代理负连带责任。 前面已谈到第二类合同应认定为无效,但合同无效并不是一了百了,第三人损失原则上应当由犯罪行为人承担。被代理人 是否应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 有罪无罪、罪轻罪重,除个别案件以外,完全由控诉方证明;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双方各自就一定的事实承担证明责任,对特殊侵权行为还实行证明责任倒置。正是由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70.html -
了解详情
条件的限制,片面追求客观真实在司法程序中是行不通的。况且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不仅可以处分实体权利,也可以处分诉讼权利。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客观事实不应 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举证期限可由法院指定。此外,鉴于直接言词原则的精神,证人应出庭作证,也就是说证人证言在庭审中提出,因而不受上述时效限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366.html -
了解详情
限制,如在执行前任凭债务人处分其责任财产,债权人的利益难以实现,因此就应通过一定的制度对当事人权利加以保障,即保全制度。民事诉讼保全程序也就是保障权利人进行 种,但保全程序毕竟是简化了的一种民事诉讼程序。保全程序是以保障判决执行为直接目的,该制度原则上并不在于最后满足权利人的权利。保全裁定并不最后确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25.html -
了解详情
下没收财产,即便被告人已经死亡或者在逃,甚至即便还不知晓谁实施了违法行为。民事没收适用民事诉讼的谁主张谁举证原则,要求那些声称对财物享有合法权利的 的范畴,而是通过第236条将没收财产规定为财产保安处分之一。 [17]同注[1]。 [18]同注[12],第240条第2款。 [19]同注[4],第49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05.html -
了解详情
功能、伦理基础、证据意义、基础地位等角度对物权公示原则进行分析和梳理,从整体上展现物权公示原则的深厚制度底蕴和法律技术支撑。 一、物权公示原则的安全 搜寻成本的制度保障措施,或者也可以说物权公示原则免除了交易人对相对人权利人身份不真实的风险(如无权处分情形),从而在事实上将超出公示合理范围(注意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827.html -
了解详情
决定了抗诉机关无需对抗诉理由加以证明,启动了再审程序,就已完成对法律监督的作用,发表抗诉意见时要求人民法院按抗诉理由对案件予以改判,则是无法律依据的 客观和行动上支持了一方当事人,使对方当事人完全有理由怀疑自己是否还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二是对民事诉讼当事人处分原则的破坏。谁主张谁举证,既是当事人的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32.html -
了解详情
的信用相反的行为,时时效抗辩权的滥用,应受权利不得滥用原则的限制。基于上述理由,我国《民法通则》第138条也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 时效之进行,对义务人而言便是一种利益,既是一种利益,依据私法自治原则,义务人本当自由处分,即可以享有,也可以抛弃。但是,大陆法系各国均规定,时效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98.html -
了解详情